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
时间:2007-05-30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网
关键字:急性 肾功能衰竭 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简称急性肾衰,是指由于肾本身或肾外因素引起肾功能急性衰退,出现氮质血症等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肾前性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肾灌注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形成肾前性氮质血症。如严重脱水、失血、烧伤、急性溶血及感染性休克等。
2.肾性 急性肾实质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紫癜性肾炎及肾毒性物质(如汞、砷、磺胺药、卡那毒素等)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3.肾后性两侧性输尿管梗阻。
发病机制因病因和病期不同而不同。新生儿期以围产期缺氧、败血症,严重溶血或出血较常见、婴儿期以严重腹泻脱水,重症感染及先天畸形引起为多见。年长儿则常因各型肾炎、各型休克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起始期主要是肾血管持久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以及出球动脉血量不足而致肾小管坏死。发展期主要为肾小管损伤,一是肾小管腔内有脱落上皮细胞。蛋白、溶血后产生物等的堵塞;二是肾小管基底膜及细胞损伤,管内液反漏入间质,出现持续少尿,病情发展。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依病因及肾损害程度而异。且常被原发病所掩盖。一般分三期,但小儿常无明显的分期界限。
1、少尿期 除少数病例尿量不减少外,大多以少尿起病。尿量急剧减少,甚至无尿(每日尿量少于250ml/m2为少尿,每日尿量在30~50ml以下时称无尿)。患儿精神萎靡。乏力,不同程度浮肿。常有恶心、呕吐、厌食,重症可出现昏迷、惊厥、出血、贫血等。实验室检查:尿量少而相对密度低,尿常规因病因而异。血生化检查发现血钾、镁、磷增高而钠、钙、氯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尿素氮、肌酐随病程进展逐日增高。少尿期一般持续7~14天。有的患儿可短至2~3天,或长达2个月后进入多尿期。
2.多尿期 一般持续5~7天。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若补液不及时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恢复期 病后1个月左右进入恢复期,肾功能完全恢复需较长时间,少数患儿肾功能迟迟不能恢复,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原则】
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主要的治疗是使患儿能渡过少尿期(肾衰期),使少尿引起的内环境紊乱减少至最小程度,争取肾病变的恢复。具体的措施有: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②纠正高血钾、低血钙、低血钠及代谢性酸中毒;③控制高血压、氮质血症;④预防消化道出血等。除非有溶血或急性出血,一般不输血。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时,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生命体征改变 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有关。
2.体液过多 与肾功能损害、水钠潴留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氮质血症、酸中毒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及丢失过多有关。
5. 有感染危险 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6.恐惧 与本病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体温、呼吸、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以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感染、惊厥为主要死亡原因,应及时发现其早期表现,并随时与医生联系。
2.保证患儿卧床休息 休息时期视病情而定,一般少尿期、多尿期均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适当活动。
3.营养护理 少尿期应限制水、盐、钾、磷和蛋白质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以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不能进食者从静脉中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透析治疗时患儿丢失大量蛋白,所以不需限制蛋白质入量,长期透析时可输血浆、水解蛋白、氨基酸等。
4.精确地记录出入液量 口服和静脉进入的液量要逐项记录,尿量和异常丢失量如呕吐物、胃肠引流液、腹泻时粪便内水分等都需要准确测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检查有无水肿加重。
5. 严格执行静脉输液计划 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症状,并观察其他副作用。
6.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7.做好家长及患儿思想工作、稳定情绪,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以取得合作。
上一篇 黄疸的临床表现 | |
下一篇 进入夏季注意管好孩子的嘴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