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宝宝的养育手册
时间:2007-05-30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食物过敏宝宝的养育手册网
关键字:食物 过敏 宝宝 养育 手册
小阳阳在妈妈送他上幼儿园的路上,吃了一个小西红柿。没想到,吃了大约只有1分钟的时间,就开始揉眼睛,不一会儿的功夫,只见阳阳的双眼肿得只剩下一条小缝,然后向妈妈说自己喘不上来气。妈妈立刻抱起面色发青的阳阳往医院跑。到了医院阳阳已经口唇青紫,浑身抽搐不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才终于脱离危险。医生说:“如果再晚来一会儿,阳阳就可能由于过敏而失去生命。”同时,还叮嘱阳阳的妈妈,阳阳的症状是对西红柿过敏所致,这是一种食物过敏反应,以后千万不要给阳阳乱吃东西了。
小小西红柿竟然差点要了女儿的命,妈妈想想就后怕,虽然医生给予了解释,但她还没想通这是怎么回事?
食物过敏反应: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婴幼儿的食物过敏反应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6岁以下的小宝宝,大约有1%-3%会对食物过敏。
其实,食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过敏反应大部分为即时型和迟发型两大类,大部分食物过敏都属于即时型反应,一般发生在进食后的几分钟至1小时之内,严重者可能会在1分钟内就发生过敏性休克;而迟发型过敏反应则需要几小时或1天后,乃至2-3周后才会发生。
英国过敏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45%的人对某些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多数人表现为肠胃道和皮肤症状。根据英国YORK营养学实验室对所统计的2567个疑有食物过敏症状的人进行分析,其中消化道症状占44%,皮肤症状占6%,神经症状占12%,呼吸道系统症状占10%,肌肉骨骼症状占7%。食物过敏的症状和病情轻重,可以因人、因物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食物过敏:人体各系统的常见表现
·消化系统:恶心、腹胀、腹部剧痛、腹泻、口臭、打嗝、胀气。
·皮肤系统:湿疹、荨麻疹、皮肤干燥、黑眼圈。
·神经系统:烦躁易怒、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呼吸系统:憋气、胸闷、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流清水鼻涕。
·视听系统:视物模糊、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流泪、听觉失灵、口齿不清。
·生殖系统:外生殖器水肿、瘙痒。
注:如果小宝宝在进食某些食物后发生以上症状,妈妈一定要及时带宝贝去医院就诊。
过敏食物:宝宝吃后,妈妈得注意了
·蛋白质类:如鱼、虾、贝类、鸡、鸭、蛋、豆制品、牛奶等。
·淀粉类:面粉或米类制作的食物、各种坚果、蚕豆等。
·蔬菜类:苋菜、灰菜、土豆、莴笋、蘑菇等。
·水果类:最多见的是菠萝。因为菠萝中含有的一种菠萝蛋白酶,会使个别小宝宝在吃了菠萝后发生过敏,从而发生消化道的变态反应。
两招:助妈妈护理家中过敏宝宝
·做过敏原检查
如果怀疑自己的小宝宝可能存在着食物过敏症,父母应该把宝宝带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这种检查只需抽取1毫升血,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大约3个小时后就可得到结果。
检查一般要做14项:主要针对牛肉、鸡肉、鳗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小麦、坚果、大豆、贝类等食物。结果是阳性,显示你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以及对此种食物的过敏程度。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将小宝宝的食物分为三级,即禁食、交替食用、安全食用,并为小宝宝制定出科学的食谱。
·制订限食计划
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绝不能因担心小宝宝少吃了某些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而半途而废。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必须禁食某种事物,那么对含有这种过敏成分的其他食物也要坚决避免。比如,小宝宝对牛奶过敏,那么所有含有奶类的食品,像冰淇淋、奶油、蛋糕、饼干等都不能吃。一般情况下,经过一个星期至数月的调整,过敏症状会慢慢消失。
在限食计划中,为了不影响宝宝成长,医生会考虑用其他食物来代替所禁食物,以保证小宝宝身体对蛋白质的摄入。如果小宝宝不喝牛奶可以改喝豆浆,身体同样也可以得到足够的营养。
四法:助妈妈试着添加原过敏饮食
人体对食物的过敏反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时效性”。如果经过医生及时的治疗,在小宝宝的症状消退后,有些过敏性的限制食物可以逐步再加回到饮食中来:
·重新加回的食物,首先选择那些营养价格高,过敏反应程度低的食物。
·一种一种地加,一开始量要由少到多。加入另外一种食物前,一定要确认加入此种食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必须是单一品种,如以前对牛奶过敏,就暂时只喝牛奶,而不要吃巧克力味、草莓味等花色配方奶,这样才会使过敏的机会减少。
·对菠萝过敏的小宝宝,可以先尝试用淡盐水浸泡鲜菠萝或切片煮后再吃。菠萝中的蛋白酶可以通过盐水浸泡被破坏,这样就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了。过敏严重的小宝宝,以后最好不要再吃菠萝了。
贴心小贴士
·严禁加回那些能引起哮喘、荨麻疹等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
·平时可以食用一些具有一定抗过敏效果的食物,如卷心菜、红甘兰、紫苏、茶水等。因为,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抑制过敏效果,妈咪不妨试一试。
上一篇 误诊率极高的儿童脑瘤 | |
下一篇 梅雨季节,提防儿童湿症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