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让宝宝远离疾病
时间:2007-05-30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春天,让宝宝远离疾病网
关键字:春天 宝宝 远离 疾病
春季,由于孩子抵抗力较低,加上许多病菌活跃,从而使孩子成为许多疾病“关注”的对象。4月2日晚,本报特邀请合肥市友好医院儿科医生徐丽就儿科防病方面的知识接受读者咨询,读者在这方面如仍有疑问,可继续拨打该院咨询电话4679017。
问:我家孩子两岁,前不久吃东西时噎住了,后来到医院才脱离危险。请问,小孩吃东西出现这种情况,究竟如何处理?
答:你说的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许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情况叫做误吞异物,通常见于2-3岁的儿童,因其已会走路,又爱将手中抓的东西,诸如棋子、硬币、小钉子、纽扣、回形针、玩具的小零件等放入口内,一不小心就会吞入胃中。当家长发现小孩将异物吞下以后,只要当时未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无须想方设法使误吞的异物吐出来,因为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尤其儿童更易发生。误吞异物后试图用导泻药使之从肠道迅速排出的方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诸如钉子、回形针等带尖、带钩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作用快速蠕动时,很可能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在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消化道以后,除了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异物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纽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防止异物滞留于消化道,可多给吞入异物的小儿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消化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的排出。多数异物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天,也有少数经三四周才排出。每次患儿排便时,家长都应仔细检查,直至确认异物已经排出为止。在此期间,患儿一旦出现呕血、腹痛、发烧或排黑色稀便,说明有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发生,必须立即去医院治疗。若经过三四周仍未发现异物排出,则应去医院请医生处理。如果给小儿测体温时,小儿不慎咬断温度计,将水银吞入,家长不要慌忙给小孩喂牛奶、豆浆或鸡蛋清,使水银和这些食物中的蛋白结合,防止水银被吸收而中毒,而应立即让小孩用清水漱口,清除口内的碎玻璃,只要没有大块碎玻璃被吞下就不会有任何危险。因为水银是一种重金属,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根本不会与蛋清、牛奶中的蛋白结合,更不会在胃肠道内被吸收而中毒。只有离子状态的水银可以在肠道内被吸收,误食后可引起中毒。通常情况下,误咽口表内的水银后,少则几小时,多则十几小时,即可从粪便中安然排出。当然,水银在常温下即可挥发成气态汞,被吸入呼吸道后可引起中毒。所以对于散落在地的水银要及时清除,以防吸入中毒。如果患儿吞入钉子、回形针、碎玻璃等尖锐的、带尖带钩的异物,很难像一般异物那样顺利排出,必须火速去医院检查处置。因为这些异物随时可能钩住或穿透消化道,造成严重的消化道损伤。
问:春天忽冷忽热的,孩子发烧是家常便饭,请问孩子发烧怎么办?
答:小孩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疾病痊愈,发烧即退。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亲的担心。小孩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发紫、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现小孩发烧后应为他们减少穿衣盖被,多喝开水,睡冰枕,温水拭浴,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同时不要擅自给孩子服成人药,并要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立刻送医:发烧超过38.5℃;活动力差;虚弱;呼吸困难;无法进食、剧烈呕吐;抽筋、头部僵硬;身上出现紫斑;两个月以下之幼儿;儿童本身患有严重疾病;连续发烧两天以上。
问:我家孩子春季容易出鼻血,请问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答:春季里,火气较旺的儿童体内阳气也随之急剧升发,血随气涌,上冲鼻咽而易出血;同时入春转暖,空气的温度增加而湿度降低,使冬天过于收缩的鼻腔血管扩张,鼻内产生干燥、发痒等不适感,稍一抠挖,即会出血;另外,春天是感冒、麻疹、猩红热等热性病的流行期,发烧之后可继发鼻腔及鼻窦感染,造成鼻出血。因此,家长应控制儿童的剧烈运动,避免鼻外伤,教育孩子在鼻痒时不要抠挖,可用滴鼻液在鼻腔内轻轻涂擦。饮食中给予清淡之品,一旦患上感冒和其他热性病,应及时退烧治疗,可以服用金银花、菊花、麦冬、生地水煎液以预防。儿童发生鼻大出血后,家长应将其身体横置前倾,以防血经咽入胃而引起呕吐,再用食指和拇指紧捏其鼻翼上端,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可自行止血。也可用消毒纱布卷成条状,塞放到上唇与齿龈的穹窿,然后横着食指在鼻孔下压迫上唇。或者用冷湿毛巾敷前额和鼻骨处,以热水烫脚,使出血处血管收缩和下肢血管扩张以达到止血目的。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止血,就应去医院诊治了。
问:我家宝宝才9个月大,这几天老是拉肚子请问该怎么办?
答:婴儿腹泻比较常见,但并非不能预防。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尽可能避免腹泻的发生:首先要饮食卫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注意母亲乳头的清洁,哺育前应用干净毛巾仔细擦洗乳头;人工喂养的宝宝应注意奶具严格消毒,配奶前应先将双手洗净,喂剩的奶液最好丢弃,以免变质。其次要添加辅食。宝宝到了4-6月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所以开始添加辅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半流食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特别是脂肪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应过早添加。再次就是应该做到饮食有规律。1岁以前的宝宝每天可以吃5顿,早、中、晚三次正餐,中间加两次点心或水果。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可以吃4顿,早、中、晚三次正餐,中间加一次点心或水果。喂食过多、过少、不规律,都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而出现腹泻。最后,应该随季节调节。即使是在夏天也不要给孩子吃过多的冷饮。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使腹部着凉。一般来说,只要注意调整饮食的结构,卫生、规律,腹泻是可以避免的,轻度的腹泻也可以停止。但是如果宝宝腹泻次数持续增加,排出的大便呈水样、腥臭,精神进行性萎靡,拒奶,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问:经常听人说,小儿腹痛揉肚子好,请问是不是这种情况?
答:小儿腹痛是相当常见的,有时是胀痛,有时是绞痛,但是疼痛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并不一致。别看有些疼痛相当剧烈,小儿哭闹不止,但一段时间以后,小儿又完好如初了。这是因为小儿得了肠道痉挛,痉挛一旦解除,疼痛即刻缓解,所以孩子又开始蹦蹦跳跳了。还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嚷肚子疼,就找来热水袋给孩子热敷。这种做法对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胃肠绞痛,特别是因受寒、饭食过多引起的胃部胀痛有效,能缓解胃肠痉挛,减轻疼痛。但有些疼痛就不那么简单了,按揉和热敷反而会加重病情,引发危险。比如肠虫症,这也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当某种因素刺激虫体时,可使蛔虫蹿上蹿下地蠕动,刺激肠道引起痉挛疼痛。此时按揉腹部,只会刺激虫体,甚至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还可能穿破幼儿娇嫩的肠壁,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在儿童中也较多见。儿童阑尾炎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可能肚脐周围有轻微疼痛,有时有呕吐、腹泻,按压时疼痛并不明显。儿童的免疫功能较差,患阑尾炎时很容易发生穿孔。如果家长此时按揉儿童肚子,或做局部热敷,就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再有就是肠套叠。多见于年幼、特别是肥胖儿童,由于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到阻碍,引起疼痛,时间久了发生坏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鉴于小儿腹痛病因复杂,所以家长不应以疼痛的程度来推测病情,不要自己动手给孩子按揉,最好的办法是尽早带孩子去就医。
·记者 李守君·
上一篇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 | |
下一篇 预防幼儿中暑有三招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