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相关知识 - 盆腔炎
时间:2007-06-07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慢性盆腔炎的相关知识 - 盆腔炎网
关键字:慢性 盆腔炎 相关 知识 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因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而致。或患者体质较差,病原菌毒力较弱,初起即为慢性,是妇科常见病。临床常见类型有: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结缔组织炎。本病病情较顽固,不易彻底治愈,
易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本病散见于中医学“癃瘕”、 ·带下,病”、 “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白带量多,月经失调,或不孕。伴精神不振、周身乏力、疲劳、低热、失眠等。
[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
2.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黏连固定、压痛。输卵管炎时在宫体旁可触及到条索状物,有压痛。辖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盆腔触到囊性肿物,活动受限,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则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
硬、压痛。
3.B超:两侧附件增宽、增厚,或有炎性肿物。
4.于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部分或完全阻塞。
根据1、2两项,加3、4项中的一 项,即可诊断慢性盆腔炎。
5.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表现是继发渐进性痛经,伴月经失调或不孕。若在于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后陷凹处有触痛性结节,即可诊断。此外,慢性盆腔炎久治无效者,应考虑有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2)盆腔淤血综合征:表现为腰骶骨部疼痛及小腹坠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劳累后加重。检查宫颈呈紫蓝色,但子宫及附件无异.常,症状与体征不符。通过盆腔静脉造影可以确诊。
(3)卵巢肿瘤:卵巢恶性肿瘤亦可表现为盆腔包块,与周围黏连.不活动,有压痛,与炎性包块易混淆。但其一般健康情况较差,病情发展迅速,疼痛为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关。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物理治疗:如短波、超短波、红外线、药物离子透人等,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2)药物治疗:对于下腹痛较重及妇科检查盆腔炎症明显者,应用文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配合灭滴灵,于经净后静滴,lO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3疗程。
(3)手术治疗:严重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经治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淤结:一侧或两侧小腹疼痛拒按,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月经量多,低热起伏,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淤散结。
方药: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红藤、败酱草各15克,三棱、莪术、川牛膝各10克。
中成药:金鸡冲剂。
(2)寒湿淤结:小腹及腰骶冷痛,得温则减,经行或劳累后加重,带下清稀量多,无臭味,月经后期,有血块,畏寒肢冷,舌质淡或有淤点、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祛痰。
方药:桂枝、茯苓、丹皮、意苡仁、丹参各15克,三棱、莪术、桃仁各10克,吴茱萸6克。
中成药:少腹逐淤丸。
(3)气滞血淤: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或少,色白质黏,经前乳胀,胸胁胀痛,月经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或边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弦或涩。
治法:疏肝理气,化淤止痛。
方药:醋柴胡、香附、枳壳、投药各10克,赤芍、丹皮、白芍、白术各15克,炙甘草6克。
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3)外治法:保留灌肠:桂枝、附子、水蛭、设药、昆布各10克,三棱、莪术、赤芍、丹皮、槟榔、败酱草各15克。浓煎lOOml,每晚1次保留灌肠,经期停用。湿热淤结证禁用。
[预防与调养]
1.保持外阴清洁。
2.急性盆腔炎治疗宜彻底。
3.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易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本病散见于中医学“癃瘕”、 ·带下,病”、 “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白带量多,月经失调,或不孕。伴精神不振、周身乏力、疲劳、低热、失眠等。
[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
2.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黏连固定、压痛。输卵管炎时在宫体旁可触及到条索状物,有压痛。辖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盆腔触到囊性肿物,活动受限,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则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
硬、压痛。
3.B超:两侧附件增宽、增厚,或有炎性肿物。
4.于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部分或完全阻塞。
根据1、2两项,加3、4项中的一 项,即可诊断慢性盆腔炎。
5.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表现是继发渐进性痛经,伴月经失调或不孕。若在于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后陷凹处有触痛性结节,即可诊断。此外,慢性盆腔炎久治无效者,应考虑有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2)盆腔淤血综合征:表现为腰骶骨部疼痛及小腹坠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劳累后加重。检查宫颈呈紫蓝色,但子宫及附件无异.常,症状与体征不符。通过盆腔静脉造影可以确诊。
(3)卵巢肿瘤:卵巢恶性肿瘤亦可表现为盆腔包块,与周围黏连.不活动,有压痛,与炎性包块易混淆。但其一般健康情况较差,病情发展迅速,疼痛为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关。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物理治疗:如短波、超短波、红外线、药物离子透人等,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2)药物治疗:对于下腹痛较重及妇科检查盆腔炎症明显者,应用文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配合灭滴灵,于经净后静滴,lO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3疗程。
(3)手术治疗:严重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经治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淤结:一侧或两侧小腹疼痛拒按,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月经量多,低热起伏,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淤散结。
方药: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红藤、败酱草各15克,三棱、莪术、川牛膝各10克。
中成药:金鸡冲剂。
(2)寒湿淤结:小腹及腰骶冷痛,得温则减,经行或劳累后加重,带下清稀量多,无臭味,月经后期,有血块,畏寒肢冷,舌质淡或有淤点、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祛痰。
方药:桂枝、茯苓、丹皮、意苡仁、丹参各15克,三棱、莪术、桃仁各10克,吴茱萸6克。
中成药:少腹逐淤丸。
(3)气滞血淤: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或少,色白质黏,经前乳胀,胸胁胀痛,月经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或边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弦或涩。
治法:疏肝理气,化淤止痛。
方药:醋柴胡、香附、枳壳、投药各10克,赤芍、丹皮、白芍、白术各15克,炙甘草6克。
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3)外治法:保留灌肠:桂枝、附子、水蛭、设药、昆布各10克,三棱、莪术、赤芍、丹皮、槟榔、败酱草各15克。浓煎lOOml,每晚1次保留灌肠,经期停用。湿热淤结证禁用。
[预防与调养]
1.保持外阴清洁。
2.急性盆腔炎治疗宜彻底。
3.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上一篇 防盆腔炎重在房事保洁 - 盆腔炎 | |
下一篇 盆腔感染 - 盆腔炎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