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心理 >> 多大的孩子能认识妈妈?

多大的孩子能认识妈妈?


时间:2007-07-25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多大的孩子能认识妈妈?网
关键字:孩子  认识  妈妈      

1 孩子多大认识妈妈?

      每个做妈妈的都希望孩子尽快认识自己。但新生儿是谁也不认识的,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人脸,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妈妈?上期文章中我们曾介绍美国心理学家弗朗茨在60年代的研究发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就对人脸图最感兴趣,但新近的研究证实,2个月以下的婴儿并不能区分人脸图和假人脸图(见上期图1),他们看这两个图的时间差不多,这是因为,这么小的婴儿还不能看出图形里面的详细特征,如人脸中的眼睛、眉毛、鼻子、嘴等细节。到2-3个月时,婴儿看人脸图的时间就比看那个假人脸图的时间长得多了。您自己可以做一个实验,把自己的2张同样的人像照片拿给3个月的孩子看,一张是正的,一张是倒的,您会发现,孩子看那张正的照片的时间更长。这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认识人脸图了。研究者还发现,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出两张陌生人照片之间的不同,哪怕这两个人长得相似,他们也能认出来。也就是在这时候,他们能从好几张女人照片中认出自己妈妈的照片,因为他们看自己妈妈照片的时间比看陌生人照片的时间长得多。5个月婴儿的本事更大,当你多次给他们看一张照片之后,下一次,如果你给他们看同一个人的另一张照片,他们马上就能认出来,知道这是一张新照片。

2 孩子多大知道大人的表情?

      爸爸妈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会表现出各种丰富的情绪表情,如孩子听话、讨人喜欢时,大人会高兴,孩子哭闹时大人会不耐烦、生气,孩子生病、发烧时,大人会害怕、恐惧等。大人以这些情绪、表情和相应的语言、动作和孩子交往,从而促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也推动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婴儿是不懂得大人的情绪表情的,只有到一定年龄,孩子才懂得大人的情绪。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对大人的表情却早就开始知道了。近年来,心理学家对不会说话的婴儿进行了很多有意思的研究。他们用习惯化-非习惯化的方法,给婴儿看人的各种表情的照片,发现,4-7个月的婴儿就能识别大人的高兴、悲伤、生气和恐惧等面部表情。但这时候的辨认还只是出于认知角度,他们还不能把照片上的表情同真实生活中成人的相应情绪联系起来。7个月以后,他们开始知道,像高兴、惊讶这些是%22好%22情绪,而悲伤、害怕是%22坏%22情绪。即便这些表情由不同的人以非常轻微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也能识别。要知道,婴儿能够%22看懂%22成人的表情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进步,这种能力将推动他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帮助他们调节自己对环境的探索。

3 婴儿的形状常性和大小常性 当我们在房间里从这头走到那头时,房间里所有的东西与我们的位置关系都在发生变化,从正面看一台电视机,屏幕上的人是直立的,当我们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投射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的人的图像也%22躺下%22了,但我们并不会觉得电视里的人都躺下了,还是知道他们是直立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形状知觉的恒常性,简称为形状常性。

      同样地,当我们在大街上走时,街上的人们与我们的距离远近不同,距离500米远的人,投射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图像还没有一个小米粒大,但我们绝不会把那个人看成是米粒大的一个人,还是知道他是一个身高和我们差不多的人。这种现象叫做大小知觉的恒常性,简称为大小常性。形状常性和大小常性对人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种知觉的恒常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没法正常地做一切事情。我们就会把远处的汽车看成一个玩具,把远处的大人看成一个小孩子。

图1

      那么,婴儿是什么时候形成这种能力的?实验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具备了形状常性,就是说,这种对物体形状的知觉,天生就有了。但是,对大小常性的知觉却不是天生的。心理学家在一项实验中,让几个月的婴儿坐在婴儿车上,在距离婴儿60厘米处放一个大模型人,等他们看够了以后,第二天又在距离婴儿40厘米处同时放两个模型人,其中一个就是昨天那个,另一个是一个按视觉比例缩小了的模型人,根据%22非习惯化原理%22,婴儿应该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如果他们花更多的时间看那个较小的模型人,就说明,他们知道那个大模型人是他们已经看过的,也就是说他们具备了大小常性的知觉能力(见图1 )。结果发现,6-8个月的婴儿已经稳固地具备了大小常性知觉。如果把这两个模型人在婴儿眼前做远近移动,那么,4个多月的婴儿就能产生大小常性了。这一发现证明,大小常性是以深度知觉为基础的,4个月婴儿已经产生运动深度知觉,所以在模型人移动时,他们表现出大小常性知觉能力,6个月以后,婴儿才初步形成双眼深度知觉,所以即使模型人原地不动,他们也具备大小常性知觉了。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当孩子3-4个月时,应该多让孩子看移动的东西,比如,把孩子的玩具在他面前移动,给孩子买一些会自己移动的玩具等,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深度知觉和大小常性知觉的发展。

4 玩具和书%22粘%22在一起了吗?

      心理学家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当孩子长到5、6个月时,在他们眼前悬挂一个非常好看的玩具,大多数孩子都会努力地去够摸那个玩具。但是,如果把这个玩具放在一本书上,或者放在一个枕头上,孩子就不再直接够摸玩具,而是去够书或枕头。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我们把玩具放在书或枕头上时,他们不再认为玩具是一件单独的物品,而是把玩具和书、玩具和枕头看成一个整体,以为它们%22粘%22到了一起。

      对我们大人来说,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孩子真的这样%22傻%22吗?是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对我们大人来说,一个物体即使和别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从视觉上看很难区分的事物(如一座大楼前面有一座小房子),我们也知道它们是各自分离的、独立的,各有各的边界。这叫做对物体的独立性和有界性的知觉。当我们做出这种知觉时,所根据的是物体的形状、结构、颜色和我们对物体的透视特征。5个月以前的婴儿还不具备这些能力,所以他们会把放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东西混同为一个东西。特别是当这些物体静止不动时,他们更难区分。6个月以后,婴儿才逐渐地形成了对物体独立性和有界性的知觉。

      这样的研究结果同样启示我们,千万不要把小孩子眼里的世界看成是和成人眼里的世界一样的。当婴儿不具备相应的认知经验时,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可笑,需要我们成人去训练、培养,有的放矢地促进他们知觉能力和整个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 新生儿的学习:两种条件反射
下一篇 新生儿的学习:探索新事物和模仿




相关信息
1、孩子老往地上扔东西,讲理,打他,都没用
2、行为异常的孩子,心理有问题
3、别让孩子承载你的压力
4、你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么
5、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6、孩子心理健康的五大标志
7、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8、让孩子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9、心理因素是孩子的生长激素
10、自卑孩子的种种表现
11、孩子急需心理营养
12、孩子心理偏异的原因
13、孩子是如何出现恐惧的
14、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15、孩子的“棱角”不可磨平
16、孩子处于压抑状态的表现
17、注意“乖孩子”的心理损伤
18、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嘲笑别人
19、孩子不是喜欢说谎
20、孩子是如何出现恐惧的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