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心理 >> 给孩子立个规矩

给孩子立个规矩


时间:2007-07-26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给孩子立个规矩网
关键字:孩子  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规定和限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没有父母的引导,小孩是做不到自我管理的,因此必须给孩子立个规矩。

  大多数人对从前父辈们“专政式”的教育方式依然记忆犹新, 它在我们和父母之间设置了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扼杀了我们太多的梦想和自由。所以今天,当我们自己也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希望用爱心和忍耐唤醒孩子的心灵,我们甚至对孩子一味迁就,生怕过多的责骂会损伤他(她)的自尊心,限制他(她)个性的发展。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身边聪明可爱的小天使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小霸王”、惟我独尊的“小皇帝”,而自己俨然成了奴隶时,我们才不得不感慨……

  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可曾教过他们守规矩?

  摆脱责罚孩子的不安

  给孩子立规矩,为人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给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不让他(她)重复自己走过的不如意的路,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自己的“经验之谈”,不正是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的吗?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困难、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必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再操心的家长也不能使孩子的面前一片坦途。

  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善意的错误。我们见不得自己的独生子受委屈,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心里就老大的不痛快,即使专家提出的一些善意建议,只要有悖自己的常规做法也很难接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在现代三口之家里,孩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子女身上寄托了很大期望,在生活中以孩子为中心的家长,非常害怕失去孩子的爱,无形中便扭曲了两辈人之间的关系,使自己从“安慰者”变成了“被安慰者”。

  为了摆脱使孩子受委屈后自己内心的不安,你不妨将目光放长远点,不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味迁就、容忍。也许由着他们的性子多玩一会儿游戏机,多看一会儿电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你会因此失去一个培养孩子服从意识的机会。而这些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将很难纠正。从长远来看,让孩子受点委屈,吃点苦头,会比听之任之有益得多。

  让孩子从小学会听话

  “溺爱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同, 但什么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始终是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爱心和耐心外,一定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孩子永远向前看,并且不断向前迈进。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吃饭,妈妈相信你能做到。”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会遇到点麻烦,有些家长觉得小孩自己吃还不如喂省事,但教育孩子不能走回头路,应当让他们学会单独面对困难,只要家长在一旁不断地指导、督促和鼓励,小孩很快就会适应。这样,孩子将逐渐学会自己穿衣、洗澡、睡觉等,而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要给孩子任何产生依赖和惰性的暗示。比如,有些家长为了图省事,总是让孩子用奶瓶喝奶,这对孩子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暗示,他仍然是妈妈的小宝宝,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当然很容易退缩。

  此外在给小孩定规矩的时候,不妨做些必要的解释,以减轻孩子的逆反心理。你可以告诉他这些规定不仅针对小孩,大人也要遵守,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为所欲为。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就像小偷偷了东西,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起来一样等等。

  在家中建立权威

  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分工不同,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也起着不同的作用。父亲一般比较严厉,是家庭秩序的主要制定者,而母亲则比较柔和,是执行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主次之分,只不过通常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借用父亲的名义让孩子听话相对容易一些。比如你可以说:“爸爸不在家,但他肯定不希望看到你这么做。”爸爸说过,你不能……”等等,如此一来,不仅树立了父亲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也有益于使孩子意识到这些规定并不是母亲信口说说的,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教育孩子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即使双方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有所区别,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些会使父母的权威在孩子面前受损,并直接影响到施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孩子由老人照顾的双职工家庭,更应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共识。

  学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话

  9-18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学会用手,便迫不及待地到处尝试,眼前的任何东西都想碰一碰,但这并不是有意捣乱,只是对身边的一切都十分新奇而已。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特别需要有人看管,以免受到意外的伤害。此时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瞪眼睛或皱眉头就可以让小孩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没有必要给他们做更多的解释,只需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明确的答复(可以或不可以)就行。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耐住性子,有时一个信息需要重复几遍甚至几十遍,他们才能记住。完全没有必要为此发脾气,因为孩子还没有更多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能够较早度过这个阶段的孩子,到3-4岁时就会比较听话。

  18个月-2岁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喜欢展示自己的“威力”,开始学会顶嘴,并且具有攻击性。如果说9-18个月时他们还是“冒险家”的话,现在可就成了“入侵者”和“灭绝者”。你会发现他经常打甚至咬其他小朋友,为了好玩而揪小狗的鼻子或尾巴。这时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是哭就是闹,令人头疼。不妨时不时让他们碰点钉子,让他明白花瓶掉在地上会摔碎,小狗不是玩具,咬人会使别人受伤等等。为了摆脱纠缠,你还可以试图向他说明,规矩并不是爸爸、妈妈定的,它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伤害别人。同时他自己也受这些规矩的保护,比他大的人也不能随便欺负他……等等。这个时期是对父母耐心的一次考验,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这样做非但与事无补,还会将暴躁的性格传染给孩子。平息怒火,耐心地向他解释原因,效果会好得多,这样还能让孩子学会自我克制。

  2岁半-5岁。这是个问题成堆的年龄,几乎每句话里都有个“为什么”。此时,在教育孩子时应比以往更注重方式、方法,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孩子开始向外界,尤其是身边的人模仿学习的时期,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孩子在和什么人接触。从这个时期开始,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正常活动,比如当他正在画画时,你可以先提醒他,不久就要吃饭了,而不是要他立即放下手里的画笔。在家庭生活中也应给予他们一席之地,暗示他们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但注意不要模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界限,要使他们明白,父母在家里具有绝对的权威。

 

上一篇 睡眠障碍
下一篇 孩子不稳重怎么办




相关信息
1、孩子老往地上扔东西,讲理,打他,都没用
2、行为异常的孩子,心理有问题
3、别让孩子承载你的压力
4、你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么
5、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6、孩子心理健康的五大标志
7、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8、让孩子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9、心理因素是孩子的生长激素
10、自卑孩子的种种表现
11、孩子急需心理营养
12、孩子心理偏异的原因
13、孩子是如何出现恐惧的
14、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15、孩子的“棱角”不可磨平
16、孩子处于压抑状态的表现
17、注意“乖孩子”的心理损伤
18、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嘲笑别人
19、孩子不是喜欢说谎
20、孩子是如何出现恐惧的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