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感需求
时间:2007-07-26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孩子的情感需求网
关键字:孩子 情感 需求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没有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探求”。家庭教育不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有很多情感需求。家长需要满足孩子的各种情感需求,才能使其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被别人爱的需求。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赞扬的表情或亲切、温暖的问候,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热情、友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二、取得好成绩的需求。
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老是体验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得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幼儿特长,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
三、归属集体的需求。
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即使他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四、自尊的需求。
孩子学什么、怎样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由家张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自己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积极的鼓励。
五、摆脱过失感的需求。
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压抑的心态。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和失败,让他知道,每个人都回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六、克服胆怯的需求。
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经历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流了血,他很害怕,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
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婴幼儿心理健康 | |
下一篇 防止幼儿产生害怕心理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