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孩子的心理缺陷
时间:2007-08-30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爱与孩子的心理缺陷网
关键字:孩子 心理 缺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爱的因素是很重要的。缺少爱或过多的爱都会使孩子情感和心理上产生各种缺陷,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出现障碍,不利于孩子将来的人生成长。
身为父母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爱孩子爱得不适当,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做事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地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做事无志;过度起量加压,使孩子的精神崩溃,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引起父母们的警惕和重视。
不正确的爱与孩子的心理缺陷的表现有:
第一种情况:有的父母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是疼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是溺爱,是把理智给淹没的爱。
孩子有点事,家长就受不了。孩子还没冷,家长就说冷了;孩子还不累,家长就说累了,时时溺爱他们,处处维护他们。家长的情感失去了控制,先把自己的理智淹没了,再去“淹没”孩子。由于在溺爱保护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往往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进入集体生活后,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就会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他们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爱到冷落,不被别人重视,这种现实的反差,致使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而且现在每个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在父母的赞扬中成长,逐渐成为一个自大而傲慢的小孩,等到他上学了,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对于学校的纪律感到处处受束缚,缺乏赞扬鼓励,逐渐地由好胜好强变得胆怯、自卑。
溺爱孩子的家长,无止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自私、任性的性格,更增强了孩子依赖性。苏.霍姆林斯基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这样的家庭往往以溺爱开始,以寒心和愤怒告终。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司空见惯了。一位母亲含莘茹苦,将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后来这个孩子也找到了一个好的单位。这个女孩子总是怕把没文化、又老又难看的母亲介绍给人认识而丢自己的脸,她总是把母亲藏进一间小屋里,一次在欢聚送走朋友之后,打开小屋门一看,母亲已上吊自杀了。
第二种情况:家长过分地维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这无形地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的机会,也降低了他的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前几天,在《少年儿童研究》第50期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嫁不出去的女儿》,写的是:一位叫小涓的女孩,她美丽、端正、温柔,可是缺乏一般女孩的朝气和热情,她胆怯、怕羞,20多岁的年轻人,几乎没有朋友来往,更谈不上男朋友了。胆怯、怕羞,也并不是她的天性,只是她的父母中年得女,视她为掌上明珠,从小百般护卫,过度照顾,总是让她在眼皮底下活动,邻居的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而她只能趴在窗口上看别人玩。父母也为小涓买了许多玩具,却从不允许小涓和别人一起玩,怕别的孩子伤害到她,以为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为孩子好,。而事实上,他们错了,正是由于他们的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畸形发展。
第三种情况: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是体罚。有的家长非常爱孩子,但是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法不一致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硬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这样往往给孩子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只会带给孩子痛苦,而不是快乐。这种过分望子成龙的爱往往让孩子形成相反的情绪——恨,对家长、他人、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
以上的种种让人触目惊心的表现,怎么能不让我们心痛,怎么能不让我们感觉到悲哀呢?那么作为父母的应如何去爱孩子,才使爱成为明智的爱,而不是害呢?
1、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
现在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爱孩子无可厚非,但爱的方式应恰当,不要让孩子在你们的爱中毁灭。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应有适当地给予满足,对于那些无理的要求则要进行教育、批评,并拒绝他们。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要求和行为都有一个限度,只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得到满足,而且自己能够做的事就要自己动手去做,教育他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得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需要切记的是:不能一概允许或禁止,这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
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周围的人与事,让他们感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是一种荣幸。日常生活中,可供孩子助人解困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家长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孩子成为一个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孩子。并以身作则,为孩子作表率。在家庭中,父母要孝敬长辈,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并与孩子一起做,让孩子在正确的指导下成长,让他们学会怎么做人与处世。在社会上,家长也要带头关心、照顾身边的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效仿家长的做法,去关爱他人。
3、不要过分的维护孩子
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时时担心,处处忧心,对孩子的行动干涉太多,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能去,严重束缚了孩子的行动,限制孩子的自由。这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性格,只要对孩子没有危险的,没有伤害的,并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都应当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让他们习惯自己动手去做自己的事,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亲临其境地去体验。
总而言之,孩子由小到大,到进入社会生活。家长们都要从小训练他们独立的能力,不要盲目的溺爱和维护他们,更不能代替他们做事,使他们取得应有的锻炼的机会。
上一篇 左撇子儿童的心理保健 | |
下一篇 创设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