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健全人格的七个阶段
时间:2007-05-30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塑造健全人格的七个阶段网
关键字:塑造 健全 人格 阶段
我国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说,儿童时代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人格健全与否此时便打下雏形,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
陈教授向记者介绍,为减少我国少年儿童人格障碍的发生几率,卫生部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跨世纪研究项目,全国儿童心理学专家历时6年,完成了孩子人格发育状况的标准工具—《幼儿人格评定量表》的工作。作为该量表的牵头人之一,陈教授把孩子从孕育到6岁这段时间分为7个阶段,每个阶段重点不同,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分别提出了建议。
第一阶段:胎内期
1.孕妇尽可能保持情绪舒畅、愉快。
2.饮食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质。
3.孕妇不要吸烟,其他家庭成员吸烟应避开孕妇。
4.不服或少服某些抗生素。
5.不做放射检查。
6.防止感染,尤其是风疹,防止外伤。
7.怀孕4个月后,每天听音乐两次,每次20分钟。
第二阶段:1岁前
1.吃:母亲每3-4小时喂奶一次,不要为图方便而不定时喂,或婴儿一哭就喂。出生一个半月内,夜里喂一次奶。此后,即使婴儿啼哭,夜里也不再喂奶。
2.睡:睡觉不要附加唱催眠曲、摇、拍背等条件,一般的说话声和不太强的光线,无须避免。培养孩子一到睡眠时间,放在床上就能入睡的好习惯。
3.抱:尽量少抱,抱对婴儿并不好,因为它限制婴儿的肢体活动。少抱是减少婴儿依赖性的开始,多抱则是溺爱儿童的开始。
4.视觉和听觉的训练:3个月后,在婴儿小床上挂一色调美丽的动物玩具或洋娃娃,训练其视觉。在婴儿床旁放悦耳的轻音乐,训练其对音乐的感觉。音乐对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益,并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智力。
5.哭:哭是婴儿常有的事,原因不外是饿了、尿布湿了、病了或有什么东西使他不舒服了等。如没有特别原因,可不必理睬他。不要一哭就抱或喂奶。须知,婴儿哭是哭不坏的,反而能锻炼呼吸系统。
第三阶段:1~2岁
1.吃:此时儿童已断奶,逐渐进入普通饮食阶段。起初喂他吃饭,以后训练他自己吃。
2.说话:儿童开始咿呀学语,此时应多同他说话,训练其语言能力。
3.走路:初学走路时借助走路车较好,孩子在里面可站、可走、可坐,利于培养其独立性。
4.注意:现在,许多家庭的老、中两代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独生子女身上,使他意识到自己是家中的中心人物。这其实是个误区,易造成孩子娇生惯养;但完全不注意他也不好。每天有适当时间同他谈话,给予注意。
第四阶段:2~3岁
此阶段是儿童人格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应特别予以重视。
1.儿童渐长,心目中很崇拜父母,行为上处处以父母为榜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要特别注意。
2.家庭和谐对儿童人格的发展关系重大。夫妻两人意见不一致时,应心平气和地商讨,避免争吵,更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3.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往往吵闹起来,所谓“人来疯”,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客人的注意。因此,来了客人,家长应给孩子介绍一下,他觉得得到注意了,就不闹了。有时儿童做坏事,目的也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此时,应以和善的态度给予批评。
4.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
5.儿童挑食,有时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父母不吃这,不吃那,儿童也跟着这样了。
6.儿童不听话,父母往往恐吓他:“再不听话,老虎要来了。”这样易形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如经常重复此类恐吓,而老虎始终没来,孩子便对母亲失去信任。
7.选择能拆能装的玩具,玩时需动脑筋思考。如,积木就很好,可训练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8.鼓励和组织孩子同别的同龄儿童一起玩儿,培养其合群性。
9.给他讲简单的故事,主人翁具有模范性,并有趣,以此作为培养其良好行为的措施之一。
10.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他自己练着穿衣、大小便等,夜里应独睡一床。
第五阶段:3~4岁
1.儿童不听话,对此不必苛求,倘若儿童对父母的话每句都听,一切服从,反倒是人格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可选择几件事要求孩子必须做到:如,来了客人必须问候,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遇事谦让。其它的事可随便些:如,孩子正在玩泥巴,父母叫他去吃饭,他不听,对此就不必强求。
2.玩具。玩具的种类需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变。如,叠纸、玩沙泥,女孩用布为洋娃娃缝衣服也很好。
3.绘画。给孩子彩色蜡笔,让他照着简单的画册绘画,或让他自己创造性地画些什么。
4.父母的楷模作用。如父亲早晨上班时许诺给孩子买盒蜡笔回来,可下班时却给忘了,孩子对此大失所望,于是会想:不守信用,骗人是可以的。又如,母亲上街买菜回家,称一下所买的肉,多了二两,很高兴,同家人津津乐道。孩子在旁边听了,觉得占人家便宜是可以的。
5.淘气。儿童总是爱动的,淘气是常有的事。有时父母说:“这孩子,对他真没办法。”孩子一听:“原来对我没有办法。”于是更淘气了。对儿童淘气要进行分析。儿童把表拆开来看,弄坏了,不要责打他,因为他的动机并不坏,出于好奇,想要探究一下。因此,对儿童淘气要区别对待。
6.责罚。打、骂、罚等惩罚措施是无效的教育方法。它触动孩子的自尊,易使孩子形成“防御反应”,与父母对抗。时间久了,易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缺陷。
7.讲故事。好故事对儿童有教育意义。
第六阶段:4~5岁
1.逐渐增加儿童的独立性,去除依赖性。凡4~5岁孩子能自己做的事,要鼓励他自己去做。
2.不要归罪于人,要训练孩子的责任感,做错了事,自己承认,自己负责,下次避免。
3.惧怕有两种,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前者如惧怕毒物、苍蝇;后者如怕黑暗、旷野、血、高处、陌生人等。建设性惧怕是正常的,破坏性惧怕越少越好,以免影响人格。故应训练儿童一定的勇气,培养他遇事客观分析,采取果断措施的习性。
4.随着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独立活动能力的扩大,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活动的主体来认识,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此时,要帮助他增加这种评价的主动性和正确性,促进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可带他参观英雄事迹展,看有益的儿童电影,组织他和别的小朋友做游戏,引导他对自己行为评价的正确性。
5.完全服从大人意见的儿童并不好,有理,就应该申辩,应该有一定的斗争性。对非原则性问题,特别是有关自己利益的事,则应谦让,多尊重别人。
第七阶段:5~6岁
1.有些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灌输很多知识,其实,学龄前这段时期,重点应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向成人提问。同时,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如洗东西、养花、植树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实践的复杂性。
2.玩具。此阶段,给孩子需要思考如何操作的玩具,如男孩做木工活,女孩做缝纫等。
3.培养兴趣与爱好。兴趣和爱好是人格健全的人所必需的,最好从小就培养。
4.培养良好的气质。父母和幼儿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儿童温雅大方的言谈举止,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和蔼、热情、大方、谦虚、勤勉、遇事镇静、果断、坚强等品质。
5.通过成人的言传身教,还应培养孩子爱惜公物、爱惜粮食、热爱劳动、诚实和关心别人等品质。
6.告诉孩子,遇到麻烦事与父母或老师商量,不要闷在心里。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不要做白日梦。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事,在想象中求得满足,经常如此,可导致人格偏异。
上一篇 情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 |
下一篇 让狠话从宝贝嘴边溜走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