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老缠着妈妈 - 教子有方
时间:2007-06-07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别让孩子老缠着妈妈 - 教子有方网
关键字:别让 孩子 妈妈 教子有方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刻也离不开妈妈,只要见不到就大哭大闹,甚至睡觉时也必须和妈妈同床同被,否则就不肯入睡。雯雯已经两岁半了,每当要离开妈妈,像去幼儿园或去爷爷奶奶家,她总要哭闹一场,而妈妈一回来,她就破涕为笑,紧紧地依偎在妈妈身边。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太小,长大自然就好了,其实孩子这种对妈妈的极度依赖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应该引起家长的警觉。
婴幼儿对妈妈的早期依附是正常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婴幼儿对妈妈的早期爱恋和依附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
然而,当他们学会了说话、走路,能够比较独立地探索外界时,儿童应该藐视外部的控制,而喜欢显示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要获得自主性。但是有些家长并不理解也不习惯于孩子的这一变化,他们仍然把孩子当作1—2岁时依附妈妈的小宝宝而不是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所以,一旦孩子跃跃欲试地想要突破狭隘的“母—父—子”的三角关系,父母就在潜意识里开始抵抗了。这会让孩子更乐得依附父母,以致父母一不在身边,他们就手足无措。
像上面提到的雯雯的例子,只要雯雯哭闹不止,妈妈就会觉得心疼,甚至回来安慰她,反复叮咛,不忍离去。这会使雯雯意识到“妈妈舍不得离开”,哭闹得更凶。孩子的社会化功能是在家里完成的,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对外界的好奇心。但有些家长一味地担心自己的宝贝在外面受到欺负,因而把孩子圈在家中,让他们在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其实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了反作用。
离不开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懦弱过分依恋就会导致过分依赖。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其实,孩子的成长就像竹笋脱掉了层层外衣成为竹子一样,需要一点点地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父母要知道如何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脱去“父母保护层”。如果孩子在两岁左右不能顺利地从依赖期过渡到独立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性人格。
多种方法改变孩子的依赖性
家长只要注意引导孩子,他们的依赖性就会慢慢减退。
第一,注意转移法。
对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可以早点把他们送去,不要立即离开,先和幼儿园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陪孩子做游戏,孩子很快就被他喜欢的事物吸引了,家长这时再离开,孩子就不会哭闹了。长此以往,他们对妈妈的依赖自然就减退了。
第二,习惯培养法。
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两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但常会把事情办糟。这时,父母千万不要严厉批评,甚至自己去做而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要多鼓励他们,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失败感,以后会更加依赖父母。
第三,疏离法。
父母应有意识地疏远孩子,给他们一个自己活动的空间。
不要孩子一哭闹,就赶紧抚慰。更不要在他们刚学走路的时候,不断地大呼小叫“当心,别摔了”。这会让孩子习惯于有一双眼睛总不离他的左右,一旦没有,他就会不适应而觉得不安全。
第四,认知领悟法。
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理解“独立”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让孩子多观察小动物,引导他们思考:要是小鸡总关在蛋壳里怎么办?让他们明白长大了就要学着离开父母。
第五,社交法。
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尽早形成社会化功能。如今,城市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楼里,平时除了去幼儿园很少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他们长大后很可能胆怯、孤僻、不善交往。父母可以邀请邻居或亲友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满足孩子的交友需求。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旅游、看展览,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这些都会分散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帮助他们形成完善人格。
婴幼儿对妈妈的早期依附是正常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婴幼儿对妈妈的早期爱恋和依附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
然而,当他们学会了说话、走路,能够比较独立地探索外界时,儿童应该藐视外部的控制,而喜欢显示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要获得自主性。但是有些家长并不理解也不习惯于孩子的这一变化,他们仍然把孩子当作1—2岁时依附妈妈的小宝宝而不是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所以,一旦孩子跃跃欲试地想要突破狭隘的“母—父—子”的三角关系,父母就在潜意识里开始抵抗了。这会让孩子更乐得依附父母,以致父母一不在身边,他们就手足无措。
像上面提到的雯雯的例子,只要雯雯哭闹不止,妈妈就会觉得心疼,甚至回来安慰她,反复叮咛,不忍离去。这会使雯雯意识到“妈妈舍不得离开”,哭闹得更凶。孩子的社会化功能是在家里完成的,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对外界的好奇心。但有些家长一味地担心自己的宝贝在外面受到欺负,因而把孩子圈在家中,让他们在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其实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了反作用。
离不开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懦弱过分依恋就会导致过分依赖。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其实,孩子的成长就像竹笋脱掉了层层外衣成为竹子一样,需要一点点地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父母要知道如何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脱去“父母保护层”。如果孩子在两岁左右不能顺利地从依赖期过渡到独立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性人格。
多种方法改变孩子的依赖性
家长只要注意引导孩子,他们的依赖性就会慢慢减退。
第一,注意转移法。
对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可以早点把他们送去,不要立即离开,先和幼儿园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陪孩子做游戏,孩子很快就被他喜欢的事物吸引了,家长这时再离开,孩子就不会哭闹了。长此以往,他们对妈妈的依赖自然就减退了。
第二,习惯培养法。
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两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但常会把事情办糟。这时,父母千万不要严厉批评,甚至自己去做而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要多鼓励他们,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失败感,以后会更加依赖父母。
第三,疏离法。
父母应有意识地疏远孩子,给他们一个自己活动的空间。
不要孩子一哭闹,就赶紧抚慰。更不要在他们刚学走路的时候,不断地大呼小叫“当心,别摔了”。这会让孩子习惯于有一双眼睛总不离他的左右,一旦没有,他就会不适应而觉得不安全。
第四,认知领悟法。
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理解“独立”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让孩子多观察小动物,引导他们思考:要是小鸡总关在蛋壳里怎么办?让他们明白长大了就要学着离开父母。
第五,社交法。
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尽早形成社会化功能。如今,城市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楼里,平时除了去幼儿园很少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他们长大后很可能胆怯、孤僻、不善交往。父母可以邀请邻居或亲友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满足孩子的交友需求。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旅游、看展览,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这些都会分散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帮助他们形成完善人格。
上一篇 父母对宝宝情商的发展影响 - 教子有方 | |
下一篇 不要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 - 教子有方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