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可再孕的避孕方法 - 避孕专栏
时间:2007-06-06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选择可再孕的避孕方法 - 避孕专栏网
关键字:选择 避孕方法 避孕 专栏
对于还想再生育的夫妻,必须选择安全、有效、方便且具有「可回复性」的避孕方法,亦即当想要停止避孕、再生个baby时,选择不会影响受孕能力的避孕法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人口与健康调查研究中心于200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妇女平均婚龄23.3岁,平均生产数1.15个,平均期望子女数2.27个,已婚妇女曾经或正在实行避孕的比例为90﹪,避孕的原因包括:想间隔生育占23﹪、不想再生占75.8﹪,可见育龄妇女对避孕的需求很高。对于有计划生育的夫妻,阶段性安全、有效又方便的避孕方法,是值得再认真评估再做选择的。对于定位在还想再生育的夫妻,避孕方法首重于「可回复性」,亦即在停止使用后并不影响受孕能力。
常用的避孕方法
★口服避孕药
主要成份是「雌激素」和「黄体素」,即复合式口服避孕药,区分为单相混合型和多相混合型。另有仅含单一黄体素的迷你丸,因效果不佳,只建议以下妇女使用:(1)哺乳妇女(不可超过6个月);(2)对雌激素不耐受;(3)超过35岁抽烟妇女不适用复合式口服避孕药者。
* 原理:(1)抑制排卵;(2)干扰子宫内膜的分泌,抑制受精卵着床;(3)加厚子宫颈黏液厚度,使精子不易通过。
* 避孕效果:99﹪以上。
* 可回复性:若先前排卵功能正常的女性,停药后大约90﹪可在3个月内回复排卵(如同产后的阶段)。1970年代的研究曾指出,还在服用避孕药或刚停药不久就怀孕的妇女,有发生胎儿肢体异常的情形。1980年代后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曾服用过或早期怀孕尚未停药的产妇,出生婴儿有重大先天异常的比例并未增加。即使如此,计划要怀孕的妇女,仍建议停药后再受孕,因为排卵功能正常也比较容易受孕。
* 优点:减少经血量、减轻经痛和经前症候群、增加骨密度、较少有功能性卵巢囊肿,长期的好处包括:降低罹患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风险。
* 副作用:恶心、呕吐、头痛、乳房压痛、体液滞留、体重增加、皮肤色素沉积、粉刺、情绪低落。可以藉由避免空腹服用改成睡前服用、适当补充维生素B6来改善。有偏头痛的女性则不建议服用。建议选择含低雄性化黄体素、近似人体天然黄体素成分的避孕药,能改善痤疮、降低水份滞留及稳定体重。含较低剂量的雌激素能改善忧郁和减少情绪低落。 >>>详细阅读
* 禁忌:(1)血液循环障碍、血栓症;(2)心肌梗塞或中风症兆;(3)糖尿病血管病变;(4)黄疸、肝病、肝脏肿瘤;(5)胸部、生殖器癌症;(6)不明原因阴道出血;(7)对避孕药成分过敏;(8)有先兆的偏头痛;(9)与其它药有交互作用。
★避孕贴片
结合复合式低剂量避孕药的效果,及穿皮传递系统的贴片,作用原理、副作用、禁忌与口服避孕药相似,但穿皮传输的药物可避免经过肝脏的首度代谢过程,使用时若有呕吐、肠胃不适,药效较不受影响。可是偶尔有黏贴处皮肤刺激反应。体重超过90公斤者疗效不佳,超过35岁的抽烟女性也不建议使用,因抽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子宫内避孕器
分为传统含铜线圈的避孕器,和新式含黄体素称为「子宫内投药系统」的避孕器,后者适用于长期避孕使用。在此讨论传统型的避孕器。
* 原理:(1)含铜的装置引发子宫内局部发炎反应,这些活化的发炎物质具有杀精的效果;(2)子宫内的发炎反应同时增加输卵管的活动,加速卵子通过,减少受精的机会。
* 避孕效果:良好的避孕器成功率高达99.4﹪。要确保避孕器的效果,首先刚装第一个月,经期结束后要自我检查或请医师检查,因为最常发生脱落掉出,这段期间有必要合并用保险套等避孕方法。
* 可回复性:取出后若无其它合并症即可尝试怀孕,不仅回复性好,且装置期间只要配合定期检查避孕器不移位,有效期可达5年,适合生产过的妇女,3~5年内计划生第二胎,且单一性伴侣使用。
* 副作用:
(1) 子宫疼痛及出血,特别是刚装入不久。
(2) 经血量多、经期增长,约有10~15﹪装置含铜避孕器的妇女因这个原因而取出。
(3) 骨盆腔炎,包括败血性流产、输卵管或卵巢脓疡都有报告过。对于未生育过且有多个性伴侣的年轻女性,此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较高,也较易导致不孕。
(4) 若不慎发生子宫内怀孕,由于合并症多,会危及胎儿与母亲,建议怀孕初期将避孕器取出,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流产。因为至第二妊娠期若发生流产,常出现败血症,需要终止怀孕,所以一旦出现子宫内感染,就要接受积极抗生素治疗与子宫内搔刮。
(5) 对于曾有过输卵管发炎、子宫外孕或输卵管手术,因有较高机率会发生子宫外孕,故不建议装置。
* 禁忌:(1)疑似怀孕;(2)子宫腔有畸形;(3)急性骨盆腔炎;(4)产后或流产后有子宫内膜炎者,3个月内不宜;(5)子宫或子宫颈有恶性肿瘤;(6)不明原因的生殖道出血;(7)对铜过敏;(8)免疫低下易受到感染者;(9)先前曾装过,尚未取出者,因无法确定避孕器是否还留在体内。
★保险套
与外用避孕凝胶、海棉或药片(内含杀精剂)和避孕子宫帽(俗称女性保险套),都属于阻隔避孕法。
* 原理:在性交前套在阴茎,阻挡精子进入阴道内。
* 避孕效果:失败率达15﹪,与杀精剂产品或子宫帽并用,一年内意外怀孕率为5~10﹪。至于避孕凝胶或溶剂,若性行为过长,杀精药效就失灵了,或放置不正确也会造成失效;子宫帽必须于性交后8~12小时内取出,以免引起阴道感染。
* 可回复性:需每次使用,无副作用,虽然方便且可预防性病,甚至保护女性子宫颈避免暴露于HIV(人类乳突状病毒)感染进而导致子宫颈癌,但并非最可靠的避孕方式,需搭配其它方法。不可重复使用,要正确使用,以防中途滑落、破裂等情形。
* 其它搭配法:
(1) 安全期推算法:简单,但最不安全,必须女性月经周期规则、自制力强的男女双方,算出可能排卵、容易受孕的时间,避开同房或同时采用保险套。
(2) 事后丸:若是使用上述阻隔法失败,应于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事后避孕药(越早服用越有效),近年来含黄体素的事后丸,恶心、呕吐的副作用较少,效果可达99﹪以上,是属于紧急用。
★输精管节扎
* 避孕原理:结扎和切断两侧输精管,使精子不能通过 输精管而贮存于附星内。术后性交时射精过程仍然正常,也不影响性快感,只是射出的精液 中没有精子,从而达到节育的目的。
* 优点:手术简单,切口小,成功率高,后遗症少,不影响身体健康,不影响性功能和内分泌。
* 缺点:需在无菌条件下施行手术。
* 适应症:已婚男子,在较长时期内不愿再生育,经夫妇双方同意要求做结扎手术者,除有禁忌症外,均可实行手术。
* 禁忌症:1、有出血素质、明显的神精官能症、精神病和其他严重慢性病。 2、生殖系统炎症,如明显的前列腺炎、阴囊部有炎症、湿疹等。 3、精索静脉曲张,精索畸形。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休息到、时,检查无异常方可离去。 2、术后一周内注意休息,避免房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如长途行走、骑车、打球、挑担等。 3、术后如有伤口出血、阴囊肿大或发热时,必须及时就诊。 4、术后应避孕3个月或排精12次以上。最好经精液检查证实已无精子后,再停用避孕措施。
结语
对于避孕的知识越早了解,可减少因意外怀孕进而遭受流产的潜在风险,即使要继续怀孕也不会处于焦虑之中。在妇女完成生育工作,尚有长达约二、三十年的避孕需求,可说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根据人口与健康调查研究中心于200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妇女平均婚龄23.3岁,平均生产数1.15个,平均期望子女数2.27个,已婚妇女曾经或正在实行避孕的比例为90﹪,避孕的原因包括:想间隔生育占23﹪、不想再生占75.8﹪,可见育龄妇女对避孕的需求很高。对于有计划生育的夫妻,阶段性安全、有效又方便的避孕方法,是值得再认真评估再做选择的。对于定位在还想再生育的夫妻,避孕方法首重于「可回复性」,亦即在停止使用后并不影响受孕能力。
常用的避孕方法
★口服避孕药
主要成份是「雌激素」和「黄体素」,即复合式口服避孕药,区分为单相混合型和多相混合型。另有仅含单一黄体素的迷你丸,因效果不佳,只建议以下妇女使用:(1)哺乳妇女(不可超过6个月);(2)对雌激素不耐受;(3)超过35岁抽烟妇女不适用复合式口服避孕药者。
* 原理:(1)抑制排卵;(2)干扰子宫内膜的分泌,抑制受精卵着床;(3)加厚子宫颈黏液厚度,使精子不易通过。
* 避孕效果:99﹪以上。
* 可回复性:若先前排卵功能正常的女性,停药后大约90﹪可在3个月内回复排卵(如同产后的阶段)。1970年代的研究曾指出,还在服用避孕药或刚停药不久就怀孕的妇女,有发生胎儿肢体异常的情形。1980年代后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曾服用过或早期怀孕尚未停药的产妇,出生婴儿有重大先天异常的比例并未增加。即使如此,计划要怀孕的妇女,仍建议停药后再受孕,因为排卵功能正常也比较容易受孕。
* 优点:减少经血量、减轻经痛和经前症候群、增加骨密度、较少有功能性卵巢囊肿,长期的好处包括:降低罹患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风险。
* 副作用:恶心、呕吐、头痛、乳房压痛、体液滞留、体重增加、皮肤色素沉积、粉刺、情绪低落。可以藉由避免空腹服用改成睡前服用、适当补充维生素B6来改善。有偏头痛的女性则不建议服用。建议选择含低雄性化黄体素、近似人体天然黄体素成分的避孕药,能改善痤疮、降低水份滞留及稳定体重。含较低剂量的雌激素能改善忧郁和减少情绪低落。 >>>详细阅读
* 禁忌:(1)血液循环障碍、血栓症;(2)心肌梗塞或中风症兆;(3)糖尿病血管病变;(4)黄疸、肝病、肝脏肿瘤;(5)胸部、生殖器癌症;(6)不明原因阴道出血;(7)对避孕药成分过敏;(8)有先兆的偏头痛;(9)与其它药有交互作用。
★避孕贴片
结合复合式低剂量避孕药的效果,及穿皮传递系统的贴片,作用原理、副作用、禁忌与口服避孕药相似,但穿皮传输的药物可避免经过肝脏的首度代谢过程,使用时若有呕吐、肠胃不适,药效较不受影响。可是偶尔有黏贴处皮肤刺激反应。体重超过90公斤者疗效不佳,超过35岁的抽烟女性也不建议使用,因抽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子宫内避孕器
分为传统含铜线圈的避孕器,和新式含黄体素称为「子宫内投药系统」的避孕器,后者适用于长期避孕使用。在此讨论传统型的避孕器。
* 原理:(1)含铜的装置引发子宫内局部发炎反应,这些活化的发炎物质具有杀精的效果;(2)子宫内的发炎反应同时增加输卵管的活动,加速卵子通过,减少受精的机会。
* 避孕效果:良好的避孕器成功率高达99.4﹪。要确保避孕器的效果,首先刚装第一个月,经期结束后要自我检查或请医师检查,因为最常发生脱落掉出,这段期间有必要合并用保险套等避孕方法。
* 可回复性:取出后若无其它合并症即可尝试怀孕,不仅回复性好,且装置期间只要配合定期检查避孕器不移位,有效期可达5年,适合生产过的妇女,3~5年内计划生第二胎,且单一性伴侣使用。
* 副作用:
(1) 子宫疼痛及出血,特别是刚装入不久。
(2) 经血量多、经期增长,约有10~15﹪装置含铜避孕器的妇女因这个原因而取出。
(3) 骨盆腔炎,包括败血性流产、输卵管或卵巢脓疡都有报告过。对于未生育过且有多个性伴侣的年轻女性,此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较高,也较易导致不孕。
(4) 若不慎发生子宫内怀孕,由于合并症多,会危及胎儿与母亲,建议怀孕初期将避孕器取出,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流产。因为至第二妊娠期若发生流产,常出现败血症,需要终止怀孕,所以一旦出现子宫内感染,就要接受积极抗生素治疗与子宫内搔刮。
(5) 对于曾有过输卵管发炎、子宫外孕或输卵管手术,因有较高机率会发生子宫外孕,故不建议装置。
* 禁忌:(1)疑似怀孕;(2)子宫腔有畸形;(3)急性骨盆腔炎;(4)产后或流产后有子宫内膜炎者,3个月内不宜;(5)子宫或子宫颈有恶性肿瘤;(6)不明原因的生殖道出血;(7)对铜过敏;(8)免疫低下易受到感染者;(9)先前曾装过,尚未取出者,因无法确定避孕器是否还留在体内。
★保险套
与外用避孕凝胶、海棉或药片(内含杀精剂)和避孕子宫帽(俗称女性保险套),都属于阻隔避孕法。
* 原理:在性交前套在阴茎,阻挡精子进入阴道内。
* 避孕效果:失败率达15﹪,与杀精剂产品或子宫帽并用,一年内意外怀孕率为5~10﹪。至于避孕凝胶或溶剂,若性行为过长,杀精药效就失灵了,或放置不正确也会造成失效;子宫帽必须于性交后8~12小时内取出,以免引起阴道感染。
* 可回复性:需每次使用,无副作用,虽然方便且可预防性病,甚至保护女性子宫颈避免暴露于HIV(人类乳突状病毒)感染进而导致子宫颈癌,但并非最可靠的避孕方式,需搭配其它方法。不可重复使用,要正确使用,以防中途滑落、破裂等情形。
* 其它搭配法:
(1) 安全期推算法:简单,但最不安全,必须女性月经周期规则、自制力强的男女双方,算出可能排卵、容易受孕的时间,避开同房或同时采用保险套。
(2) 事后丸:若是使用上述阻隔法失败,应于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事后避孕药(越早服用越有效),近年来含黄体素的事后丸,恶心、呕吐的副作用较少,效果可达99﹪以上,是属于紧急用。
★输精管节扎
* 避孕原理:结扎和切断两侧输精管,使精子不能通过 输精管而贮存于附星内。术后性交时射精过程仍然正常,也不影响性快感,只是射出的精液 中没有精子,从而达到节育的目的。
* 优点:手术简单,切口小,成功率高,后遗症少,不影响身体健康,不影响性功能和内分泌。
* 缺点:需在无菌条件下施行手术。
* 适应症:已婚男子,在较长时期内不愿再生育,经夫妇双方同意要求做结扎手术者,除有禁忌症外,均可实行手术。
* 禁忌症:1、有出血素质、明显的神精官能症、精神病和其他严重慢性病。 2、生殖系统炎症,如明显的前列腺炎、阴囊部有炎症、湿疹等。 3、精索静脉曲张,精索畸形。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休息到、时,检查无异常方可离去。 2、术后一周内注意休息,避免房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如长途行走、骑车、打球、挑担等。 3、术后如有伤口出血、阴囊肿大或发热时,必须及时就诊。 4、术后应避孕3个月或排精12次以上。最好经精液检查证实已无精子后,再停用避孕措施。
结语
对于避孕的知识越早了解,可减少因意外怀孕进而遭受流产的潜在风险,即使要继续怀孕也不会处于焦虑之中。在妇女完成生育工作,尚有长达约二、三十年的避孕需求,可说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 带环怀孕,谁制造的意外 - 避孕专栏 | |
下一篇 还是处女也会怀孕! - 避孕专栏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