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心理 >> 儿童心理卫生

儿童心理卫生


时间:2007-07-26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儿童心理卫生网
关键字:儿童  心理卫生      

   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儿童时期的身体发育、智力与性格发展对以后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儿童的健康心理对于锻炼儿童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操作能力的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适应外界环境,预防身心疾病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儿童心理的发展、道德品质教育、儿童的游戏与学习、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儿童的营养、睡眠、疾病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心理卫生问题。要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良教育,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父母对儿童要求过高、过严,使儿童身心负担过重,往往欲速则不达。有的父母采用打骂、体罚等形式教育儿童,往往致使儿童心理不健康,养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儿童说谎、反抗、逃学、离家等异常行为。父母对儿童过于溺爱,姑息纵容,易使儿童依赖、撒娇、任性、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父母对儿童忽冷忽热,易使儿童情绪不稳,敏感多疑。

    搞好儿童的心理卫生,特别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儿童:满腔热情,循循善诱教育儿童,使他们感到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温暖,形成愉快的心情与开朗的性格。家长、教师与儿童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儿童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与指导,容易将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告诉大人,不致于把苦闷的情绪压抑在心里。

    善于表扬与鼓励:发现儿童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增强上进的信心。对于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出现了缺点与错误,要讲清道理,耐心教育,不能指责、训斥,甚至任意打骂。没完没了的整天的批评,易挫折儿童的自尊心,形成自卑、胆怯的心理。

    支持儿童参加集体活动:鼓舞与支持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感,陶冶情操,锻炼性格,防止孤独、羞怯心理的产生。

    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与教师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讲究礼貌,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与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安排好生活作息:家长与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指导儿童安排好起床、吃饭、学习、游戏、睡眠等作息时间,使儿童劳逸结合,保证身心健康。

 

上一篇 7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下一篇 6岁儿心理与行为特征




相关信息
1、儿童心理变态的具体表现
2、儿童的畸形心态——恋母症
3、左撇子的儿童,容易心理失衡
4、电脑有碍儿童心理健康
5、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障碍人数上升
6、5-7岁,谨防儿童退缩行为
7、少年儿童心理障碍二则
8、“发泄空间”儿童不宜
9、专家披露:儿童五大气质类型
10、心理障碍导致儿童学习障碍
11、左撇子儿童的心理保健
12、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二)
13、如何对6岁儿童进行心理教育
14、阻碍儿童心理正常发育因素
15、为什么要顺应儿童的独立性
16、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一)
17、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一)
18、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二)
19、如何对6岁儿童进行心理教育
20、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一)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