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培养 >> 幼儿极端行为的产生与家长言行的关系

幼儿极端行为的产生与家长言行的关系


时间:2008-03-13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幼儿极端行为的产生与家长言行的关系网
关键字:幼儿  极端  行为    产生    家长  言行    关系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大专2006(1)班  李水丽

      2006421012

指导老师      陈美贤

      <摘要> 近年来,幼儿的自杀自虐、攻击、撒谎、粗暴残暴等极端行为屡见报道。幼儿的极端行为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研究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家庭方面来探究幼儿极端行为的表现、成因、及预防。

      <关键词> 幼儿极端行为;  家长言行

      极端行为是指人在受到一定心理压力时所做出过激的,超越一定界限的一种心理发泄。

      幼儿当中存在极端行为现象极为普遍。根据有关材料显示,在当今社会家庭中,幼儿的极端行为现象正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独生子女或者单亲家庭中更为突出。在幼儿园实习实践中,经与老师家长和幼儿各方面探索了解。班上出现极端行为的幼儿也越来越多,老师家长对此非常重视。经在与老师的跟班了解,一个班有一到两个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是经常性的出现极端行为。

一、幼儿极端行为的表现主要有:
 

(一)自杀自虐

       幼儿自杀自虐行为是最为严重的极端行为之一。自虐是指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需求不能获得满足时,人可能会通过对自我放任,自我伤害,以期引起周围社会和环境的关注,从而满足自己的失落感,由此而获得快感的一种心理现象。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自虐心理现象,幼儿一般正在受环境的刺激时,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情况下产生的强烈的态度体验。

       幼儿自杀自虐行为的形成有其个方面的。家庭教育是其中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为幼儿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也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孩子行为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幼儿性格暴躁、易冲动、攻击性强、发脾气还会有自虐行为。例如:一个大班男孩,平时在家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到了幼儿园,当他想要的玩具没有得到时,他就用手使劲敲打自己的头。孩子在高兴时敲头,想不出回答来也敲头。甚至有时在家里拿起水果刀威胁父母要给他看电视等这些行为的出现。当我们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而孩子又不愿意时,或者孩子想要得到的却没有如愿时,就会造成孩子情感上的困惑。为了达到脱离着一环境和逃避做该做的事或者满足目的,他就会以伤害或攻击别人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足”,出现了极端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孩子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在导致他人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也是一种伤害他人或实行报复以采取自己利益的一种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有其特有的方面因素,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回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发展,而且任其攻击性行为不断上升,就容易形成攻击型人格,甚至以后转化为犯罪行为。各种不良因素的共同影响往往导致幼儿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心理因素。也就是攻击性行为。

      (1)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通常是不顺从性的。他不服从父母或其他的要求,同样的也不会听从其他人的要求。例如;一个五岁的男孩,在家里,他妈妈叫他认真跟家庭教师学习,当时他答应,当妈妈出去后,他就大声对老师说:我不要学习,我要玩溜冰,要不我打你踢你。这个男孩发脾气,打人是教训父母停止让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攻击性是一种在生气时一般都会有的反映,即因为生气而失去了对自己的一些控制能力。另一种是攻击性发生在一个孩子使用正确的行为完成他的目标,愿望时,这个孩子不一定是在生气,并且这些行为经常会在有计划的或者事先提前想好的情况下出现。

      (2)以报复的一种手段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或还击性行为。在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时,他便会生气,甚至恐吓对方,表现出愤怒生气和挑战的样子,如果对方不如他愿,他就会攻击对方。或者在他被攻击时,他做出还击,也就是“以牙还牙,以怨抱怨”也出现攻击性行为。

      (3)受到挫折失败不顺心时的反映。如父母强制性要孩子遵守一些常规,或者要求他们克制某些感兴趣的活动事情的时候,他们往往发起脾气来。或者他们兴趣正浓而受到他人干扰破坏的时候,也会引起攻击性行为。

(三)撒慌

      撒谎几乎是每一个幼儿都有的一种行为。撒谎有两种,一是有意撒谎,二是过失撒谎。过失撒谎一般是无意非功利性,不算严重。但有意撒谎则是幼儿的主动行为,大多是故意编造的。带有功利性的,性质比较严重。孩子撒谎是为了避免家长的打骂。例如:一个幼儿没有写作业,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他却说老师没有布置。再有就是幼儿为了得到家长的赞扬,明明没有能力完成的事他却撒谎说是自己做的 。

(四)粗暴或者残暴

      有些幼儿由于模仿性比较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幼儿园他就去打别人,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一个五岁半的男孩,在故事兴趣班,老师本来点他讲故事,但他讲不出。就点了另一个女孩讲,这个女孩讲得非常好,老师同学都赞扬她。下课后,男孩就去打女孩,扯她的头发。他看不得别人比他好,能干,就去对别人动粗。打人,踢人,骂人,推人甚至咬人等。行为级为伤害他人,出现了极端性行为。

二、幼儿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 一)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所作所为就是导致孩子出现自杀自虐行为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思想行为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家长对孩子的“决绝对照顾”,孩子已成为全家的娇惯对象。对孩子想要得一切,无论合理无理都满足。也有些父母,由于孩子不争气,生起气随手拿起棍子就打孩子,还一边说:“信不信我揍你”。导致孩子一看到妈妈拿棍子就害怕,胆怯。下次妈妈一说信不信我揍你,他就先自己动手打自己的头。造成孩子的精神负担过重,心理不平衡,孩子就会通过自杀自虐行为表示不满。

      针对这些问题,家庭中应该任何进行预防。首先,想要改变孩子 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采取榜样示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采取歧视、打骂等粗暴的方法,那会导致孩子更痛苦。应以积极的态度,处处给予关心,帮助,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干骨,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着,孩子成长的责任人。以正面教育为主,多发现他的长处,多与孩子交流,多给他成功的机会。对孩子的教育切不要劳之过急。要给孩子一个适应发展的平台 。

      (二) 家庭错误的教育方法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技精神环境中的家庭,家人之间互相尊重爱护,以礼待人,为人处事通情达理,使孩子生活在和睦、温暖、融洽、愉快欢乐的氛围中,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相反,父母间相互争吵,言语行为 粗暴,对长辈缺乏尊重孝敬,甚至虐待,使孩子生活在紧张冲突的家庭气氛中,就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有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一些家长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进行体罚,打骂。在这个时候孩子出于家长的恐惧可能压抑了攻击性行为,但是很多次以后终于忍受不住就会出现更严重的报复性的攻击性行为。例如:有些孩子本意是想帮妈妈拿碗或杯子,但是在拿过程不小心把碗或杯子打碎了。在这个时候家长误以为孩子实在捣乱,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责备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甚至从中学习到家长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处理方式对待伙伴,慢慢地攻击性行为就因此产生。

      父母言行的影响是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的一所学校,孩子最早的行为大部分通过模仿父母或者他家人的行为获得。例如: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攻击性行为来排除内心的孤独与不安等。

      家庭中应该怎样预防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要采取准确的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孩子,严格要求,不要溺爱孩子。一个家庭中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不正确回直接影响 到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应该具备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父母教育方式要一致,教育孩子要有度,有规则,甚至可适当批评,但是要在互相信任尊重的基础上说明、解释其理由。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其独立性越来越强,常常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如果成人干涉太多,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和懦弱任性等不良行为。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是祸害”。所以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家长要树立威信,不要溺爱孩子,该放手是就大胆放手。因为溺爱孩子虽然会使孩子得到一时的欢乐和满足,但是隐藏在背后的是无穷尽的。如果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家长就会失去教育的主动权。我们应该做到对孩子“众而不娇,爱而不惯”,严与爱一起,对攻击性行为应当以正确的心境去对待。

      (三)在家庭里,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挨打的灾难。可孩子说的谎话很容易站不住脚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撒谎,家长的态度更加强硬,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打他骂他,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次做错事后更加会说谎,这样就构成恶性循环。

      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减少孩子撒谎。首先,善于发现孩子的撒谎行为。如果一些孩子在说过几次谎话后,未被成人识破,他就会为自己的“胜利”而庆幸,以后就有可能越来越爱撒谎。反之,如果成人及时识破孩子的谎话并加以教育,孩子以后就不会轻易的撒谎了。再者,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无论这种体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应按照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去说。其次,成人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再次,成人应尽量应做到奖惩适度。很多孩子是在做了错事、遭到严厉的惩罚后,才开始撒谎的。家长对孩子撒谎的动机及性质加以分析判断,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以引导、教育,就能有效的预防和纠正幼儿的撒谎行为。

      (四)孩子的模仿性强,往往家长的不小心,不经意就有可能直接告诉孩子,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时就会像父母一样。比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微有不当的地方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打架、大喊大叫,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或是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不加以重视。这使得孩子认为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表示方式就是正确的。也有一些家长怕孩子受欺负,鼓励孩子的进攻性行为,尤其是对男孩子。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很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孩子“厉害”。一个男孩子在幼儿园和其他伙伴玩,不小心被伙伴撞到额头有点黑淤血。妈妈晚上看到这淤血不分清原由就说;”别人打你 ,你就去打回他,不要傻傻的受别人欺负”。这种情况下,导致孩子形成一种意识就是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     

      对于幼儿粗暴残暴的行为。父母不要动不动就对小孩的不听话大叫。应该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跟别人打架?别人是不小心的,不是故意伤害你,我们应该大度点,原谅他,下次要小心。而不是告诉孩子叫他去报仇。更不能一味地只责怪孩子。

      家长打骂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孩子整天因为怕被责打而担惊受怕,导致孩子一系列极端行为的发生。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情绪 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表示反抗,你要他往东,他便往西,你越是打他,他就越不听你的话,恶性循环。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  ”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是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备,甚至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蒙俏伊:《分析有关幼儿心理案例》学前教育,2003年版      

<2>李跃儿:《关于孩子自虐的问题》学前教育网

<3>佚  名:《莫让家长的不良心态影响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北京学

前教育网     

<4>莫源秋:《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上一篇 注意力不集中的宝宝看过来
下一篇 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 聪明宝宝




相关信息
1、思维与行为 解开“男孩密码” - 教子有方
2、德国科学家证实:婴儿啼哭声调显示语言能力 - 聪明宝宝
3、幼儿极端行为的产生与家长言行的关系
4、提高孩子自尊心的四点建议
5、让孩子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
6、小儿穿鞋三不宜
7、不可忽视孩子耍“酷”行为
8、哪些食品孩子不宜多食
9、最需要培养的9种良好行为习惯
10、2-3岁的宝宝行为大解密
11、警惕黑手让幼儿远离性侵犯
12、怎样在幼儿园里培养好习惯
13、婴幼儿教育误区 孩子发呆不是发傻
14、幼儿园学英语家园怎么看
15、你的孩子是搞艺术这块料吗
16、思维与行为 解开“男孩密码” - 教子有方
17、如何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 - 教子有方
18、幼儿学骑童车的4大注意 - 教子有方
19、2-3岁的宝宝行为大解密
20、儿童肥胖应如何调整学习和治疗的关系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