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培养 >> 儿童多食的心理成因与对策

儿童多食的心理成因与对策


时间:2007-05-30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儿童多食的心理成因与对策网
关键字:儿童  心理  成因  对策      

      儿童多食是指儿童对食物的心理需求量和进食量超过身体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数量的表现。儿童多食有程度轻重之分,轻度的儿童多食一般不必在意,但较重的儿童多食,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生理上,儿童多食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和肥胖症等;在心理上,过于肥胖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另一方面,患有多食的儿童,容易养成对食物的依赖心理,在其成长过程中变得好吃懒做。

      引起儿童多食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因为人类对食物需求的意义仅仅在于能维持正常的发育成长,所以就儿童的本性来说,对食物不该有过多或过高的要求。

      儿童多食的心理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需求代偿

      需求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出现的紧张状态。当儿童缺乏某种东西时.便会出现某种生理或心理的紧张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愿望:希望得到它以消除这种紧张,一旦儿童的这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便以获得另一种容易获得的东西作为代偿,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

      儿童的基本需求包括四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认识世界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是儿童最基本的需求,以食物需求为主。儿童对食物的需求具有三个特点:强度十分大,容易满足,易于操作。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儿童对食物的需求极易取得优先位置,在其它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就会用食物需求取代其它需求以产生代偿作用。

      1.安全代偿。儿童对安全的需求即儿童对危险、威胁与掠夺的防护。当儿童挨了父母打骂时,只要父母拿出几块糖来,他就马上不哭了,糖的甜味使他暂时忘记了刚才受的惩罚,这样对食物的需求就取代了对安全的需求。有的儿童在遭到别的儿童排斥时,如果他拿出一包饼干来,双方立即就会变成朋友。有充分安全感的儿童,很少有多食的倾向,而缺乏安全感的儿童则正好相反。

      2.情感代偿。儿童对情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爱的需求上,特别是对父母爱的需求。那些没有充分得到父母爱的儿童,较之充分得到父母爱的儿童其食量往往大得多。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比较实验:让年龄、体重相等的一组独生儿童与一组群生子儿童生活在一起,控制副食供给,结果发现,头两天中,群生子儿童的主食量大大超过独生子儿童;后来,让两组儿童的父母专门照顾他们,他们的饭量就慢慢接近了。这个实践表明:群生子儿童在缺少关怀的情况下,只能由多食来补充情感需求,而且因为只有进餐时间才是父母与儿童交流情感的唯一时间,所以儿童有意延长进餐时间。那些孤儿,父母离异的儿童,父母言行粗暴的儿童,有不少患有不同程度的多食。

3.认知代偿。儿童有认识自己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需求。如果儿童的认知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引起紧张而诱发多食。有些父母意识不到这点,以为儿童多食是因为“好吃”,而没有意识到平常孩子在向他们提问时,他们动辄说“不知道”,或者呵斥孩子,这样,儿童为消除由“不知道”引起的不安才多食。另外,那些缺少玩具和不能做充分游戏活动的儿童,对食物的需求也相对增加。

 二、挫折反应

      当儿童遇到挫折后,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反应,其中与多食相关的行为反应是:

      1.倒退。儿童在受挫折后,表现出一种大大低于自身年龄身份的幼稚行为。儿童的需求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塔,食物需求处在塔的最低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最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儿童在其它高级需求受挫折后,容易回归到对食物的最低层次的需求上。食物之所以能起到代偿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儿童心理倒退的缘故。倒退的另一种表现是受暗示性。很多长期不能生活在儿童身边的父母,尽量多给儿童以食物,以使儿童相信父母是很疼爱他们的,否则就不会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了。大多数儿童能接受给食物的这种暗示。

      2.间接攻击。儿童受挫后,不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事物,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其他事物上。由于食物是儿童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多吃东西不会被阻拦,不会引起更进一步的不快,所以,儿童常常以多食来发泄心中的不满。笔者曾见过一个8岁的男孩,每当母亲没满足他的需求时,便跑到瓜果摊上买一大堆水果回来,摆在父母面前大嚼大咽,并不许任何人动他的水果。儿童这种受挫后对食物的攻击心理,甚至会延续到青年时期。

      3.自我防卫。儿童以多食作为受挫折后的自我防卫手段。儿童受挫后,把自己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加之于食物,以保护自己,并以此为自己进行辩护。例如:父母不准许儿童玩水,不准许儿童单独外出,强迫儿童学习书本知识,儿童在接受这些要求时,往往要提出条件做为交换,而父母最容易答应的条件就是给予食物。儿童在获得食物后,会认为自己取得了某种胜利。尽管没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但自己也不是白白地就答应了父母的要求。这样,儿童的自尊心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不愉快的情感就消除了。

      三、强化效果

      儿童对事物的需求都是相对的。有的儿童,即使在得到了很多别的儿童不能得到的东西的情况下,仍具有对食物“贪得无厌”的倾向。儿童这种心理倾向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儿童具有对食物的主动的过分要求,而是由于被动地、乃至被迫地接受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予的食物,而获得食物总是伴随着满足的情感。儿童多食可以获得双重的满足:一是获得食物本身带来的满足,二是从父母的态度方面获得的满足。所以,当父母在一定情况下给予了儿童食物,儿童便记下了这个情境,以后当同样的情况出现时,儿童便向父母提出食物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儿童多食习惯。所以说,儿童多食的形成,常常属于一种强化效果。

      父母对儿童多食的强化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过份珍爱儿童。父母在没有掌握正确的爱的方式情况下,过多地给予儿童以食物。儿童在被动接受食物的过程中,获得爱的满足。于是,父母的慷慨作为强化物,引起了儿童对食物的更大需求。

      2、以食物做奖励。有的父母在儿童取得了一项他们所期待的成绩时,便奖励儿童一些食物,时间长了以后,儿童每取得一项成绩,都会向父母提出食物需求。这样,儿童对食物的需求就在父母的奖励方式中得到强化。

      3、对食物作用认识不正确。许多家长认为,只有多吃,才能身体好,肥胖是儿童身体健康的标志,所以,软硬兼施,一味要求儿童多食。这样,儿童就逐渐形成了“多食一一身体强壮”、“多食一一英雄”之间的认识联结。这样,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就成了儿童多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儿童多食,要求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满足儿童高层次的需求。由于儿童在高层次需求无法满足时,容易出现多食现象,所以,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儿童生活在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之中,多和儿童进行情感交流,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满足儿童高层次的需求,可消除儿童用食物来代偿其它需求的心理,也可以防止儿童在需求方面的心理退化。

      2.了解儿童多食行为的真实情况。儿童的多食行为,有时是为了掩盖其他目的没有实现时的失望和挫折,所以当父母发现儿童饭量突然增大时,就应了解儿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挫折。如果是,应鼓励儿童重建自信,去面对真正的问题,并向儿童指出:在遇到挫折后,把愤怒转嫁到食物上,或者在进食过程中寻找安慰,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有害于身心健康。了解儿童多食行为的真实意图并加以引导,能避兔儿童的间接攻击心理和自我防卫心理。

      3.不要强迫儿童多食。这首先要求父母对食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食物的作用,仅仅在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长,所以并不是多吃身体就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饭量太小,而旁人却明明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他们的孩子中有很多患有明显的肥胖症。其次,父母表示疼爱的方式,不一定要通过给予食物来实现,如果一定要花钱的话,多给儿童买一些书和玩具会更有意义。这一点,对于那些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爷爷奶奶已经给他们吃得够多了。
 
      4.对于已患有习惯性多食的儿童来说,除了要求父母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定餐定量表,并严格执行。除控制主食量外,尤其要控制副食量。当然,更有效的方法是让儿童多进行体育运动和户外游戏。

 

上一篇 怎样的进食时间才是科学的?
下一篇 蔬菜吃得多孩子情绪稳定




相关信息
1、儿童6种性格要早抓
2、儿童性教育应该怎么教 - 教子有方
3、告诉你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 教子有方
4、儿童减肥应该有减有加
5、儿童肥胖应如何调整学习和治疗的关系
6、打人:儿童交流的特殊方式
7、从儿童的睡态中辨病
8、孩子胆小、怯懦:原因及对策
9、宿便会影响儿童智力
10、怎样纠正儿童的任性心理
11、对付坏脾气的几种心理策略
12、韩国儿童的礼貌教育
13、日本儿童教育点滴
14、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
15、触摸西方儿童戏剧教育
16、魔鬼的天才儿童
17、重视提高宝宝的心理素质
18、离婚,儿童精神健康的危机
19、自卑儿童的早期征兆 - 教子有方
20、自卑儿童的早期征兆 - 教子有方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