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大没小,父母别斥责 - 教子有方
时间:2007-06-07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孩子没大没小,父母别斥责 - 教子网
关键字:孩子 父母 斥责 教子有方
当孩子表示出不礼貌的行为,大人们总会摇头说:“这孩子怎么这样没大没小!”孩子的父母听了会脸红不止,甚至当面进行斥责。
“无礼”的原因
在某些状况下,孩子是真的不清楚,合理的行为规范以及界线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和老师争辩?为什么不能在阿伯面前发飙?为什么有些话对着大人说就是没大没小?此类人与人互动的准则,正是初进学校的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常常,在孩子学会之前,可能早就已经犯“N”次令人不悦的错误了。
另一些情境中,孩子是故意挑衅的,这最让“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感觉受到侵犯。顶撞、反抗,那些不规矩的表达方式,传达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强烈的不满与不顺从。换个角度想,长辈,对小孩来说,充满权威、却也代表着强有力的支持。他想引起你的注意、也想抗拒你的威权;想确定你的保护,也巴望着逃离你的限制。这就是孩子、也是我们在人群中寻求独立却需要维持联系的过程。他不是不懂得该尊重,而是,他还在寻找那一个,拥有你的关注又不失去自己的平衡点。
孩子没大没小,怎么办?
实际上,这个问题首先要问父母,你期待孩子从哪儿学会“遇见师长要问好、在公共场所不争吵?”这些行为。
而后,父母应该反思一下后面的几个场景——是不是孩子闹脾气,每次都奏效?总是顺其意或是每回都跟着发怒?爸妈自己对待其它长辈时,是不是同样地“目无尊长”?爸妈曾经和孩子细细谈过,关于彬彬有礼这一回事吗?还是他通常是透过处罚、怒骂,使孩子知道下次不可以这样?……
礼貌教育,以尊重为本
爸妈需要想清楚的是:我们想要孩子有大有小,是要灌输他对长者的戒慎恐惧,还是希望他能通达事理、行事合宜?回归到最核心,其实还是“尊重”吧。
引导孩子,我们尊敬的是辈分、是知识、是理;是历练、是情份、是人与生命,其中包括自己,以及其他人。“礼”,是指行为标准必须留有弹性,因时因地调整;这需要经验和提醒。而“敬重”的心情,是这些举止最初的动机,需要你的照顾、需要陪着孩子坚持。带着他观察体会,行为“有大小”的人,会让人感觉舒服、愉悦,与温暖。孩子会很乐意学着成为“有大小”的人,除了因为发现“大小”之理,也因为他发现成为这样一个好人的价值。
“无礼”的原因
在某些状况下,孩子是真的不清楚,合理的行为规范以及界线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和老师争辩?为什么不能在阿伯面前发飙?为什么有些话对着大人说就是没大没小?此类人与人互动的准则,正是初进学校的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常常,在孩子学会之前,可能早就已经犯“N”次令人不悦的错误了。
另一些情境中,孩子是故意挑衅的,这最让“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感觉受到侵犯。顶撞、反抗,那些不规矩的表达方式,传达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强烈的不满与不顺从。换个角度想,长辈,对小孩来说,充满权威、却也代表着强有力的支持。他想引起你的注意、也想抗拒你的威权;想确定你的保护,也巴望着逃离你的限制。这就是孩子、也是我们在人群中寻求独立却需要维持联系的过程。他不是不懂得该尊重,而是,他还在寻找那一个,拥有你的关注又不失去自己的平衡点。
孩子没大没小,怎么办?
实际上,这个问题首先要问父母,你期待孩子从哪儿学会“遇见师长要问好、在公共场所不争吵?”这些行为。
而后,父母应该反思一下后面的几个场景——是不是孩子闹脾气,每次都奏效?总是顺其意或是每回都跟着发怒?爸妈自己对待其它长辈时,是不是同样地“目无尊长”?爸妈曾经和孩子细细谈过,关于彬彬有礼这一回事吗?还是他通常是透过处罚、怒骂,使孩子知道下次不可以这样?……
礼貌教育,以尊重为本
爸妈需要想清楚的是:我们想要孩子有大有小,是要灌输他对长者的戒慎恐惧,还是希望他能通达事理、行事合宜?回归到最核心,其实还是“尊重”吧。
引导孩子,我们尊敬的是辈分、是知识、是理;是历练、是情份、是人与生命,其中包括自己,以及其他人。“礼”,是指行为标准必须留有弹性,因时因地调整;这需要经验和提醒。而“敬重”的心情,是这些举止最初的动机,需要你的照顾、需要陪着孩子坚持。带着他观察体会,行为“有大小”的人,会让人感觉舒服、愉悦,与温暖。孩子会很乐意学着成为“有大小”的人,除了因为发现“大小”之理,也因为他发现成为这样一个好人的价值。
上一篇 分数教育的实质是扼杀孩子的人性 - 教子有方 | |
下一篇 让入园分离容易些 - 教子有方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