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培养 >> 让奖励恢复本来的意义

让奖励恢复本来的意义


时间:2007-06-28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让奖励恢复本来的意义网
关键字:奖励  恢复  本来  意义      

  2岁的露露,人不大,却“精”得很。大人要她帮忙拿个拖鞋,倒杯水,她居然反问爸爸妈妈:“我拿了拖鞋,有什么好吃的?”这么点大的人,凡事要讲条件,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爸爸妈妈愁死了,该怎么做才能既调动露露的主动性,又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2岁的宝宝正处于他们的第一个反叛期,为了表示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做什么事情都要和爸爸妈妈拧着来。对于宝宝的种种“劣迹”,爸爸妈妈头痛不已。跟宝宝斗智又斗勇,身经百战的爸爸妈妈,终于找到了对策。

  让宝宝做事情之前,爸爸妈妈必然先百般诱惑:“宝宝,快去睡觉了,你听话的话,就可以吃冷饮。”

  “宝宝,现在自己玩,妈妈忙完了带你去买玩具。”

  爸爸妈妈赢了一时,却造成了严重后果。以后爸爸妈妈尚未许诺什么条件之前,宝宝居然主动提要求了,而且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要和爸爸妈妈斤斤计较一番,甚至讨价还价:“不要,我就不吃饭,要么你给我买……”

  奖励,本来是为了鼓励孩子。现在,奖励完全变了质,成了宝宝要挟爸爸妈妈的筹码。

  给宝宝奖励,本意是对宝宝正确行为表示的赞许。这不是必须的,也不是给宝宝的报酬,只是爸爸妈妈的一种鼓励方式。

  但是,如果爸爸妈妈每次都用奖励奖品,作为要求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交换条件,这就会在宝宝头脑中形成这样的观念: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回报的,还会建立做事情就有奖品的条件反射。所以,一旦没有奖品,宝宝就会主动索要。

  要根治宝宝的这个毛病,关键就是要打破做事情就有奖品的条件反射。给予宝宝的奖励遵循不规则的规律,就能逐渐消除这种条件反射,让奖励恢复它本来的意义。

  奖励次数不规则

  给予宝宝奖励的时候,第一要则是不要每次都给,第二要则也不要每三次或每五次给一次奖励,有规律可循,孩子就容易建立条件反射。父母可以视宝宝做事情的认真程度和质量给予奖励。

  延迟奖励

  不要宝宝一做完事情就给他奖励,要有一个时间差。即时的奖励只能让宝宝感觉到这是他做事情的报酬。爸爸妈妈可以等宝宝做完事情之后,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想奖励你一下,但是,小汽车得等到星期天再买。”

  特别提醒:

  1. 由于有时间间隔,延迟奖励很容易被爸爸妈妈忘记,这样会伤害宝宝,爸爸妈妈最好还是在记事本上记一下。

  2. 年龄小的宝宝,延迟奖励的时间要短一些,最长不超过一个星期。期待也是一种快乐,而且还能培养宝宝的耐心和毅力。

  奖品非物质化

  精神上的奖励,与吃的、用的、玩的等物质性的奖励相比,更能培养宝宝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给宝宝一张奖状,帮他在家里贴一张光荣镑,允许他参与包馄饨等等,这样的奖励更能激励宝宝。

  特别提醒:

  可以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使用。年龄小的宝宝,物质奖励也许要多一些;年龄稍大,则精神奖励的比例高一些。交替使用,更能提高宝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管倚)

 


上一篇 锻炼宝宝如何“左右开弓”
下一篇 宝贝阅读的两个阶段!




相关信息
1、给孩子物质奖励对不对
2、幼儿独处的积极意义
3、孩子的良好行为,要经过鼓励和奖励来塑造
4、幼儿独处的积极意义
5、新妈妈恢复平坦小腹
6、语言的意义
7、如何奖励不满周岁的宝宝
8、手操作对幼儿心理发展意义
9、了解多元智能,意义何在
10、怎样起个有意义的名字 - 教子有方
11、拥抱是人的本来需要
12、学前教育的意义
13、重视抱怨的意义
14、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15、锻炼的意义与方法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