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时间:2007-07-13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网
关键字:父母 教养 方式 幼儿 社会性 发展
摘要
家庭是幼儿个性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幼儿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最关键的几年是在家中度过的。早期幼儿与父母的相互作用,情绪关系的性质对幼儿以后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家庭教养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教养方式 社会性
一、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角度看,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社会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巧,学会社会角色,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一般社会道德评价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家庭获得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教育使幼儿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可以说,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的基本执行者。
二、问题的提出
当今,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反过来说,父母是幼儿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对象,又是幼儿认识自己、他人、社会的导师,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必然会直接产生重大的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同时是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选择的重要中介,父母教育方式又是家庭内外众多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与研究教育表明: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密切相关。然而,这一重要性往往被家长忽视,他们普遍重视幼儿的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的培养,导致幼儿身体健壮,智力发达的背后隐藏着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因此,我们对于父母的教养方式选择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通过建立健康的父母教养方式来改善幼儿的社会发展现状。
三、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家庭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区域:家庭生活环境(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生活方式,父母的素质等)经过大量的研究,人们逐渐趋向于一种共识,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说,在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家庭因素中,家长是最重要、最具决定因素。
心理学家根据潜心研究不同的父母教育方式与孩子能力间的相关关系,把父母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专制的父母,权威的父母和放任的父母。
(1)专制的父母
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于的干预,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定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惩罚,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例如: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原来,妈妈在未给她商量就报那么多兴趣班的同时,还给她定下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不准和男孩子玩!所以孩子在玩时总想着这条规定,所以不敢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二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向妈妈汇报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孩子所在英语班),妈妈是不问出来决不罢休,因为是初接触英语,而且说英语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孩子总是不能令妈妈满意,于是孩子形成一种上学时的无形压力----怕错,所以不说,继而发展成为你问我,我干脆不理的局面,性格趋向自闭。
(2)放任的父母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和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育孩子尊重,不能适时的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缺乏自制力。尤其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犹如爱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关,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争强好胜,经常出现攻击行为。例如:我见过这样一个3岁的孩子叫周宝,孩子很机灵的样子,特别是脑后留了一撮胎毛,缠上五颜六色的橡皮筋,十分惹人喜爱。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头痛:自由,任性,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受任何约束:上课时,睡在地上打滚;吃饭时,站在桌子上踢碗;睡觉时,钻到床底下拆床板;游戏时,捣乱打人那是时时刻刻发生。刚开始来到幼儿园时,还有一些收敛,可是,没过多久就原形毕露。我简直是拿他没了办法,因为他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只要一犯错误被老师发现,他承认起错误来比谁都快,而且态度诚恳得令人感动,当然,再次犯错误的速度更是使人吃惊。我和他妈妈谈了几次才发现,原来所有这一切全是家里惯坏的,他家里有个上中学的哥哥,在目前这个独生子女的社会里,能有一个哥哥应该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他父母认为家里除了他,其他都是大人了,所以只要他说什么,大家全都顺从他,加上母亲没上班,专门照顾他,自然又多了许多的宠爱。
(3)权威的父母
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惟有权威的父母才能将孩子培养成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例子:邓容,一个4岁的小女孩,聪明机灵,她父亲是一位机关干部,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是从中班开始带这个孩子的,她在幼儿园几乎从来不让老师操心,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跳起舞来有板有眼,她性格开朗,活泼勇敢,有同情心。小姑娘自小由父母自己教养,而且由于父母相对较年长(父亲36岁,母亲34岁)的缘故,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格外认真,对孩子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这种纪律要求使幼儿有机会探索周围的世界并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又不使这一纪律要求显得充满敌意、苛刻、和强迫。让幼儿在高度的热情和中度的限制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
四、寻求适当的“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是孩子健康的成长资源,他们最初的情感及传递方式是在父母教养方式中产生的,最初的生活目标,个性也是在父母的教养方式获取和形成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施与人的社会化是全面而深刻的,要发挥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功能,探寻适合幼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化得到健康的发展极为重要。
1、 家长应提高社会化教育的意识。家长要提高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子女实施正确的教育。
2、 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幼儿的道德行为,这种转化就是一个社会化教育过程,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和质量。为人父母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严而不厉,威而不猛,态度言行要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从自己身上习的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
3、 建立民主化的家庭。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应该把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听取孩子的意愿,使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谦让和尊重长辈。那种对孩子限制过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专制型和对孩子百依百顺,“拿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的溺爱型,以及不关心孩子,放任自流的冷淡和放任的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都是不可取的。
4、 家长应为幼儿创造与其伙伴游戏,交往的场所。由于幼儿之间的经验与能力相似,兴趣与感情相通,彼此完全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他们既互相吸引与模仿,又彼此竞争与对抗。因此,同伴群体交往可以使幼儿不断进行思想的沟通和行为的协调,使幼儿的知觉,思维,情感与行为都得到更新。这一时期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家长因势利导。单门独户的家长应该“开放门户”,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幼儿之间建立“对外关系”,经常往来,友好相处。在这种同伴群体交往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幼儿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情感,激发幼儿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五、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将通过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家庭是人类的首属群体,人的社会化始于家庭,儿童时期在家庭中进行的社会化,有着早期性、施教者和被教化者关系的密切性等特点。因此,父母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幼儿所受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对孩子的社会化进程起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不同教养方式有不同影响。
(1)父母愈多使用惩罚,限制,儿童对道德规则的内化及道德形成愈慢。
(2)精神鼓励优于物质奖励,对儿童社会性发展举足轻重。
(3)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温情与慈爱的关系,对儿童宽容民主的引导,可以积极地促进幼儿自制力的发展及任知能力的提高。
(4) 父母不宜孤立的使用某一种教养方式。
(5) 同一种教育方法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对幼儿的社会性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如同一种方法在专制型,放任型家庭中,其作用是消极的,而在权威型家庭中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就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正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环境,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的成长起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 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 廖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2年出版。
[3] 关 颖,《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4] 陈李旦,《论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http://www.wzxtz.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75
上一篇 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 | |
下一篇 家庭心理环境与幼儿攻击性行为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