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心理 >> 为"说谎"儿童作辩解

为"说谎"儿童作辩解


时间:2007-07-26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为"说谎"儿童作辩解网
关键字:说谎  儿童  辩解      

  儿童“说谎”与成年人的教育方式与态度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说谎”是成年人诱导的结果。儿童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相联系,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也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

  在低幼年龄阶段,儿童还不具备完整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即使说了违背事实的话,也不应当被看作说谎。如,2岁前年龄的儿童,如果问他“这是你的玩具吗?”无论他回答与事实是否相符,都有极大的随意性。当年龄阶段到了具有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时,说谎行为才开始发生。这个时期儿童“说谎”的诱因主要是成人过于严格的态度。如,乐乐在幼儿园(小班)总是睡不好午觉,妈妈问他时,他一会儿说睡了,一会儿又说没有睡。妈妈不能从乐乐这里了解真实情况,态度越来越严厉。在反复的迫问之下,往往使幼儿处于心理紧张状态,只能顾及到眼前,乐乐所注意的是妈妈问话中的“是”或“不是”,而不能注意问话的内容意义。儿童往往以成人询问的态度为依据,而不能根据事实作回答,这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还处在直觉时期。为了防止孩子说话没准头,甚至转化为有意识说谎,乐乐的妈妈应告诫乐乐好好睡午觉,并直接到幼儿园里了解情况。对低幼年龄阶段的儿童,成年人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掌握程度,对儿童是否正确回答问题是关键的因素。

  儿童认知水平与成年人认知水平的差异,也是容易造成对儿童读解的原因。如,乐乐在学剪纸,这天把自己的裤子当材料剪了两个洞。妈妈看了很生气,批评乐乐不该剪裤子。乐乐说他不是故意的,妈妈认为孩子在撒谎,明明是有意剪裤子还说不是故意的。其实妈妈所说的“故意”与乐乐所说的“故意”是有差别的。妈妈是从有意损坏东西的意义批评乐乐,乐乐只认为他是在学剪纸,还不懂得应当取用合适的东西作材料。

  当儿童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又没有道德的是非观时,容易发生“说谎”行为。逗逗和乐乐摘了别人家的花,两人受到了大人的指责。大人问“是谁先摘的花?”为了推卸责任,两人互相指说是对方先摘的。儿童具备了是非判断能力,最容易事后“说谎”。当他们做错了事,成年人对做错事儿童的不适当态度,往往成为儿童说谎心理准备的第一个信号。由于胆怯怕受处罚而准备推御责任,他们不是准备说实话,而是有意识地准备对付成年人的态度。成年人不适当的问话又正好给了他们一个被迫说谎的境地。“孩子说谎是大人逼出来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防止儿童说谎的方法有很多,鼓励儿童说实话是良好的教育方法,不但可以避免儿童说谎,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地承担责任,养成诚实的习惯。应当直接地对错事做批评,比如应当直接批评“摘花”这种错误行为,而不必追究“谁先摘花”,也不必涉及其它,最忌逼问事由,逼问本身会诱使儿童一连串地说谎。“打时间差”也是防止说谎的方法,当大人处在怒不可遏的气头上,应当避免问问题,等待适当的时机再发问。还可以采用迂回的方法,使其晓知厉害。如乐乐喜欢藏东西。这天爸爸急着上班又找不到钥匙,知道是乐乐好玩藏起了钥匙。妈妈开导乐乐说:“爸爸上班迟到了,老爷爷会批评爸爸,也会批评妈妈,还会批评谁呀?乐乐说:“还会批评乐乐。”于是乐乐很快地拿出了藏起的钥匙。有判断力的儿童会通过判断成年人的态度,问话的语气、语调,问话的方式、情感以及在暗示的指向等来决定怎样回答问题。所以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会成为儿童说谎的诱因,又常常被成年人所忽视。

  在儿童具有了道德的是非观时期,这时的道德认识还处于低级的萌芽阶段。由于年龄所限,儿童的行为主要以愿望为主,一般并不运用道德准则主导行动,也很少运用道德准则认识问题。经常有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有些老师会用道德观来教育孩子,希望他能自己拿出来。岂不知孩子并没有自律能力,反倒不肯承认拿了别人的东西。显然,不适宜的道德要求帮不了忙。若运用的道德准则高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成年人往往会以成年人的认识否定儿童。这种否定危害很大,不但可能导之有意说谎,而且还可能给儿童心理投下阴影。

  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如弟弟打碎了东西,为了保护弟弟,哥哥主动地承担责任,说是自己打碎的。这种说谎是有意的、有某种“积极意义”的说谎。这种“积极意义”是成人的道德观所赋予的,对弟弟来说,未必有积极意义。他可能会看到只要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便可以免受处罚,也可能会想方设法寻找辩解的理由,以减轻责任。对孩子的说谎,运用道德准则往往并不成功,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儿童产生深层压力。所以不要轻易运用道德准则,把成年人的认识强加于儿童。

  对孩子“说谎”要宽容一些。从成年人的行为 方式探讨对儿童“说谎”的诱因是非常必要的,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十分注意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儿童“说谎”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造成的或促成的。

  对儿童“说谎”的防止,要求对儿童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认定儿童说谎,对儿童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儿童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

 

上一篇 透过色彩来判断你孩子的性格
下一篇 生活中的14种妈妈




相关信息
1、儿童心理变态的具体表现
2、儿童的畸形心态——恋母症
3、孩子不是喜欢说谎
4、左撇子的儿童,容易心理失衡
5、电脑有碍儿童心理健康
6、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障碍人数上升
7、5-7岁,谨防儿童退缩行为
8、少年儿童心理障碍二则
9、“发泄空间”儿童不宜
10、专家披露:儿童五大气质类型
11、心理障碍导致儿童学习障碍
12、左撇子儿童的心理保健
13、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二)
14、如何对6岁儿童进行心理教育
15、阻碍儿童心理正常发育因素
16、为什么要顺应儿童的独立性
17、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一)
18、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一)
19、为什么儿童会有好奇心?(二)
20、如何对6岁儿童进行心理教育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