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时间:2008-03-11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网
关键字:家庭 环境 对 学前 儿童心理 降 成长 的 影响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大专2006(1)班 陆美宁
2006421020
指导老师 韦凌云
<摘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家长、老师和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幼儿,家庭所给予的影响是更多的更大的。不良的家庭环境给幼儿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父母的溺爱、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都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依赖、缺乏独立性、缺乏爱心、过于紧张焦虑、抑郁、自卑、性情古怪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因此,我们应采取正确的对策。一方面,创设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另方面,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及给予幼儿适度的关爱,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庭环境;心理健康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它主要包括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观、教育方式以及家长本身的行为习惯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塑造一个人品格的第一场所。因此,可以说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举足重轻。但在现实生活中,家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却对幼儿心理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很多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当、溺爱、或家长本身的不良言行举止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刻下终身难以磨灭的痕迹。针对这些,在这里笔者主要分析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产生依赖性
不良的家庭环境致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受到家里的溺爱,孩子都被视为“掌上明珠”,被骄宠成“小皇帝”,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其他环境的原因,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的心理。由于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使孩子没有实践的机会,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去到哪都要父母陪,一旦遇到事情没有了父母的帮忙,就不知道怎么办好,甚至还会哭。有的小朋友还表现出,大小便不会自己脱裤子,吃饭要人喂等。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的幼儿由于从来没有经历过挫折,在幼儿园里遇到不如意的事,而父母又不在身边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就知道哭。最后导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性,对别人过于依赖,环境一有变化,就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幼儿缺乏爱心
不良的家庭环境导致幼儿对父母和周围的事物缺乏爱心。在家庭中,若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关心;父母为人处事不当,跟邻居关系不好;经常恶语伤人;不尊敬老人、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打骂孩子等都会给孩子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幼儿好模仿,在这样的环境中易使幼儿缺乏爱心。由于受父母和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容易使幼儿抑郁、孤独。幼小时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懂得爱别人,也不理解别人的爱。
(三)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幼儿过于焦虑
紧张的家庭氛围使幼儿产生焦虑的心理。如家庭成员不和睦、父母整天吵架、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爱好等。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处于情绪紧张状态,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而言,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孩子情绪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容易情绪紧张,为父母关系失调而焦虑。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破坏了应有的温馨的家庭气氛,孩子长期处在负性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对幼儿过度的溺爱
父母的过度溺爱,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如今的社会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免不了父母老人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家长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中宝,含着怕化,捧着怕掉。对孩子过度溺爱,惟恐孩子受气吃亏而为孩子包揽一切,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产生依赖、懦弱、缺乏独立性的心理。众所周知,父母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使孩子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孩子上幼儿园了,有的家长怕孩子烫到,一口一口的喂,孩子走到哪,父母就拿着饭跟到哪;穿衣服也是父母给穿戴好;遇到问题也不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在幼儿园里,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玩具,就想过去抢来玩,由于没有父母的帮助,没拿到玩具就哭。因此父母的溺爱只会害了幼儿,使幼儿产生依赖的心理,孩子在生活中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缺乏独立性,严重影响了幼儿了心理健康。最终可能导致幼儿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低能儿。
(二)父母教育方式的不良影响
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自一个人呱呱坠地的那天起,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向导,孩子向家长学做人、学做事。因此,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外之意就是,父母的言行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
1.家长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首先,粗暴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认为“不打不成才”,孩子只要做错了事就免不了遭到父母的打骂。还有的家长迫于工作压力、生活负担等原因而情绪不好,便拿孩子来出气。家长的暴力致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孩子产生恐惧、抑郁、无自信心,胆小,害怕做错事了挨打。其次,对人无爱。家长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跟邻居关系不好;整天粗口话连篇。想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幸福快乐吗?这样的父母会把孩子教育好吗?父母的这些不良习惯只会害了孩子,使孩子不懂得尊敬他人,不懂得怎样与他人友好相处,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2.父母对孩子关心过少
父母过少的关爱也会使幼儿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家长每天忙着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请保姆来接送孩子上学,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父母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甚至有的孩子几天都见不到父母。家长一忙起来对孩子的关心就很少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事及孩子的表现如何也从来不过问,觉得给孩子吃好穿好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就行了,真的这样就可以了吗?还有的家长长期在外地工作,把年幼的孩子托给奶奶带,认为孩子有人照顾就放心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教育。毕竟老人的思想比较传统落后,他们能照顾好孩子,却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父母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照顾不够,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总会想“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不爱我了,为什么都不带我去玩?”幼小时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懂得爱他人,也不理解别人的爱;幼小时不快乐的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也不快乐。
3.父母物质奖励不当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完成家庭作业或是其他的事情,经常以金钱等物质作为奖励“你能快点把作业写完妈妈就多给一点零花钱”“你帮妈妈扫地,妈妈就给你买新的玩具”等诸如此类奖励,而且有的家长对奖励孩子的东西从来不吝啬,都是一些价格不菲的物质,只要孩子想要的,家长从不拒绝。也许很多家长认为他们的这种奖励方式没有错,既能让孩子把事情做好,又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这样的想法是错的,家长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效果,认为孩子能干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是物质诱惑了孩子,家长忽视了这种奖励方式对孩子的伤害,这无疑是孩子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导火线,使孩子贪图安逸享受,喜欢攀比,爱慕虚荣。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炫耀,“昨天我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服,要两百多块呢!”一些家境不是很好的小朋友听了就很自卑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回到家就吵着要父母也买。有一次去幼儿园见习,跟小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一个叫小军的小朋友就说“新老师,我妈妈有车,爸爸也有车,妈妈开的是宝马,每天都是妈妈开车送我来幼儿园的,周末爸爸妈妈还带我去吃肯得基”说完还很得意地笑了。
(三)家庭中紧张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
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不仅会导致家长产生各种烦恼,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长迫于生活工作及其他的一些原因而情绪不好,吵架宣泄,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大家想想,一个孩子经常生活在一个喧哗紧张、充满火药味的环境中,他能平心静气无忧无滤地生活和学习吗?日积月累,孩子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很多教育者经过调查发现,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孩子容易表现出紧张、抑郁、焦虑、自卑、性情古怪等。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小朋友,放学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家了,惟独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闷闷不乐的,老师看到了,就问“小朋友,你怎么还不回家啊?你家人呢?”顿时,这个小朋友就哭了起来,“老师,我不想回家,我一回家就听到爸爸妈妈在吵架,还摔东西,我害怕”。这个小朋友在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爸爸妈妈的关爱,伴随她的只有恐惧、紧张、抑郁。
父母感情不和就闹离婚,却忽视了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离婚,对成人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过程,却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无论孩子年龄大小,父母离异还是争吵,对他们的心理伤害都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幼儿会表现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心情抑郁烦闷,表现出害怕、拒绝与他人来往、孤独以及问题行为等。父母离异前,家庭的正常生活就会被破坏,这种打击给年幼的孩子心理上抹了一层阴影,加上生活缺乏照顾,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崩溃了。研究证明,完整家庭的孩子与离异家庭的孩子比较,在情绪、智力等方面,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那么,应该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三、对策建议
(一)创设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父母给幼儿创设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为了一点小事争吵和打架,不要让幼儿生活在充满火药味的家庭里,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闹离婚,要慎重对待,即使已经到了没有感情的地步,也要妥善地处理,尽可能减少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一个和睦、温暖,民主、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兴趣。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关心,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和谐、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不仅要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总之,丰富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健康的成长。
(二)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是父母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因此作为父母,必须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在处理各种问题和对待生活事情都要作好榜样、要多献爱心,例如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让孩子懂得其中的意义;搞好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相处,孝敬长辈,礼貌待人,使孩子学会尊师爱友,尊重长辈;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对孩子做到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不要以物质作为奖励,更不要严刑恶语地对待孩子。父母只有以身作则,多一点爱心,才会产生“榜样的力量”,使孩子具备对他人的爱心。
(三)适度关爱,引导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过度的溺爱是不可取的,爱孩子要做到,严中有爱。爱孩子要掌握原则,即从孩子长远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去关心孩子,培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却不注意孩子心理以及精神上的需求,这样到头来只会害了孩子。尽管父母自认为对孩子已做到百般呵护与体贴,但对孩子来说,这只是很肤浅的爱。因此,父母应当学会适当的爱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了维护和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们好生呵护孩子心灵的那片蓝天绿地。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 家庭教育
<2> 莫源秋.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
上一篇 满足孩子的七种心理需要 | |
下一篇 心理障碍与出生经历有关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