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东成长记 >> 宝宝培养 >> 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时间:2007-05-30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网
关键字:走出  幼儿教育  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社会对幼儿教育在精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关注,无疑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对儿童的过分关注却使当前的儿童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形成了许多误区。因此,研究并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幼儿教育中的误区

     幼儿教育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的成败,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社会则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水平及进步程度。因此,重视幼儿教育是理所当然的,对幼儿教育加大投入也是必然的。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中,存在诸多误区。

    1、品德教育知识化

      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品德教育中,则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的养成。一方面,家长、老师教给孩子们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也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 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道理的故事,而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则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 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只讲知识,忽视操行,以知识代替行为养成。

    2、智力开发超前化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就人的智力而言,在这一时期更具发展的可能性。把握时机,开发幼儿智力,应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幼儿智力的开发必须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相称。晚则失去良机;过早,特别是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超前教育”,则会事与愿违。在现实中,家长、幼儿园教师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过于超前的现象,结果导致了幼儿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消沉、逆反心理较强,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3、素质培养盲目化

     在许多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往往又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至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不定。

    4、教育目的功利化

     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出自自我梦想的延续、同事间攀比、孩子的出路等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而幼儿园则为了声誉作表面文章,声言在幼儿园里什么都可以学到。由于这种利益的驱使,家长与老师在对孩子教育时,或监督惩罚,或金钱物质刺激,长此以往,孩子们反把学习当成了任务,当成了逃避惩罚,获得利益的手段,从而形成了对学习的错误认识。

    二、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切不可一面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改善教育条件,一面又很不经心地使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形成诸多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家长和教师,不但应为幼儿教育投入心血和热情, 而且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通过学习、研究、改革,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1、幼儿教育更应遵循发展相称原则

     发展相称原则是指幼儿接受学习训练的准备与学习训练内容要相适应,也就是儿童的发展潜力与潜力开发的要求及采取的开发方式、手段等相吻合。幼儿时期是开发人的潜力的最佳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开发,教育者必须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实施教育。
      首先,家长、教师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期望值反映着家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但期望值如果背离了社会需要或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期望值过高,则不但不会有利于教育的实施,相反还会造成教育的负效应。期望值过高,孩子难以达到,教育者往往在“严” 要求,加“压力”上下功夫,不顾孩子的自身愿望和客观能力,施以恐吓、惩罚或利益引诱。结果使孩子形成自卑、逆反、孤僻、冷漠等心理障碍。可以说,过高的期望值是使幼儿教育走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 对于教育者而言,以科学的态度为孩子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是尤为重要的。
 
      其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趋向和可能,进行有选择、主次明确的教育。从幼儿教育的目的来分析,幼儿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让孩子识多少字、背多少古诗词、具有某种特长,而主要在于开发人的潜力,使其在 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所提高,为今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切不可把自己的兴趣、需要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在发现、 培养孩子兴趣的方向上下功夫。

    2、幼儿教育,既要言教,更要身教

      孩子年小幼稚,如同一张白纸,对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长、老师的正确言行会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处事要领;相反则会使幼儿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也是行为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养成是要通过行为来实现的。一方面,幼儿非常注意家长、老师的言行,确定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一方面则加以模仿,并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标准。所以家长、老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又要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3、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他们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游戏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可见,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育者,要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 角色扮演游戏,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通过比赛、做操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 注意家教中的最佳期
下一篇 走出早教误区, 重视0-4岁早期家庭教育




相关信息
1、婴幼儿教育误区 孩子发呆不是发傻
2、走出亲子沟通的误区
3、聘请家庭教师的几种误区
4、婴儿早期语言训练的误区
5、教宝宝语言的五大误区
6、家庭对宝宝智力教育的误区
7、择园别入误区
8、幼儿教育,应注重培养个性与能力 - 教子有方
9、教宝宝语言的五大误区 - 教子有方
10、常见的几种 育儿误区 - 教子有方
11、教宝宝说话的五大误区 - 教子有方
12、幼儿早期教育的四大误区 - 教子有方
13、婴幼儿教育的三大误区 - 教子有方
14、早教误区“伤”了孩子
15、郑小能教授直指家庭教育几大误区
16、正确使用电脑进行幼儿教育
17、早期教育的误区
18、德国的善良教育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19、走出书法家教的误区
20、学前教育的几个误区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