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
时间:2007-06-11 转载:东东成长记 来源: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网
关键字:学前 儿童 家庭 道德教育
新世纪,新思想,新观念,但现在的年轻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束缚下,对子女的教育还停留在将来上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上,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尤为重视,忽视了儿童的道德教育.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平时不用教;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点小毛病不碍事,等上了学再矫正也不迟.有这样认识的家长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应以德育为主.常言道:“要成才,先成人”.诚然,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会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要想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代新人,不去有意识的进行教育是不行的.因为儿童正确的思想不能自发的产生,要靠教育;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必须靠培养和训练.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犯罪往往是由于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如不遵守学校纪律,不遵守社会公德,是非观念不清楚.在错误思想影响下,有品质不良逐步导致违法犯罪.作为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幼儿园指导纲要》要求:%22我们应重点培养学前儿童理解并接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具有“四心”;能主动大胆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心;对父母长辈、老师和同学、对集体、家庭、祖国有爱心”等.作为家长,应密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严格要求孩子,不溺爱孩子,不放纵孩子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在他们还不具备理解能力之前,单单指望向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灌输抽象的认识和思想是不行.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呢?
(一)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都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教育孩子,不应只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父母在孩子的眼里是无私的,了不起的人,说话算话的人;应该值得信赖,值得尊敬和亲近的人,值得模仿、学习的人.能潜移默化的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 德育教育,融入游戏中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他们甚至把吃饭、睡觉、走路等等,都统统纳入他们天真美好的游戏王国中:如吃饭时喂布娃娃,睡觉时搂着小狗、小猫等.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活准则的理解,也恰恰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来完成的.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游戏应该重视,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加入到游戏中.孩子的游戏内容要健康,方式要有趣.游戏的主人公都应该是好人,也是一些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乐于助人的人.如“医生看病”的游戏,医生应该是位非常关心病人,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在游戏中,积极的参加劳动,乐于读书,喜欢帮别人做事等事情,应让孩子懂得是光荣的事;占小便宜,偷窃,打人等行为都是可耻的.要有意的去引导孩子来辨别是与非,去区分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因为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
(三)道德习惯,重在日常培养
道德品质表现为道德行为,而道德行为有些则是道德习惯的自然表现.要使孩子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隐含着教育机会.比如奶奶要提水,爸爸或者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去帮忙;家里来客人,示意孩子上前打招呼,有礼貌的跟人交谈等.作为家长,应该抓住时机,让生活中的小事,成为孩子道德训练的机会.当然,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
训练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从孩子能独立行走起,凡是他自己能够做的事,鼓励他自己去做,而且还要使孩子觉得这些事是光荣的,有趣的.力所能及是原则,养成习惯是目标.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责骂孩子或者嫌麻烦不让孩子做,因为这是他们走上人生之路之前必然要摔的几跤.
再是训练孩子学会不妨碍别人.这是一个不大为父母注意的问题,却是一个重要的生活准则.一个人如果从小不习惯于使自己的行为受到某些准则的约束,这个人在长大后会在个性品质方面形成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妨碍别人,不去损害别人.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绝不是”家长提要求,孩子去执行”,执行不到位就训斥,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孩子,这种惩罚式的教育,不但教育不好孩子,而且危害孩子很多.家长应该坚持正面教育,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此外,家长之间要步调一致,与幼儿园教育要协调、配合.
上一篇 多给孩子动手机会 | |
下一篇 如何看待孩子们的“争吵” |
相关信息
1.本文章来源于网上,本站只是转载!